台青在大陆:在台湾了解的,完全不是真实的大陆!
今年是台湾青年、山东德州博旺五金工具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续川“登陆”第十年。十年中,他在大陆立业成家,也因为在大陆创业,与“台一代”的父亲有了更多对话与近距离观察,多了一份理解和读懂。
“建议台湾年轻人遇到能来大陆走走看看的机会,不要放过。当你来大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在台湾了解的,完全不是真实的大陆。”
感恩父辈当年“登陆”的勇气,庆幸倾听父辈建议后的果敢自我“登陆”。如今李续川通过十年在大陆的打拼,不仅在大陆找到了自己的“根”与“芽”,也成为许多台青来到大陆、了解大陆的“一扇窗”。
“希望两岸青年间的交流机会能更多些,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能如我一般,幸运地在而立之年安下身立下业。”李续川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01 聆听父亲
一周见不到父亲,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父亲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心心念念父亲能陪自己一起玩,可是等来的,却只是周末早上迟迟不起床的一双大脚丫和晌午后又匆匆起床洗漱出门的身影……
少年时代,父亲在李续川心中始终是缺位的。“别人家的父亲,都能陪孩子一起玩,我的父亲为什么不能?”
1992年,看好两岸恢复正常交流后大陆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商机,李父作为台商中第一拨“敢吃螃蟹者”,首来大陆东莞开厂。
“开厂的钱是借亲戚的,周末床上多的一双大脚丫一年中也难得一见了,而且家里的生活状况最初几年并没有因父亲来大陆开厂而得到明显的改善,一度还要靠当老师的母亲的工资来补贴家用。”回忆始终在家庭生活中缺位的父亲,在24岁前,李续川对父亲也满心不满,就如奶奶一直在耳边的“念念碎”,“你爸爸为什么要丢下一家人,去大陆啊!”
24岁那年的一个长夜,李家父子的一次彻夜长谈,消弭了这一切。
“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去和父亲聊天,耐心地听他讲在大陆这些年打拼的故事。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像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李续川回忆道。
“我知道你不想接我的工厂,但你应该去大陆创业,那里有台湾给不了你的市场和机会。我可以帮你在大陆重新选址,建家新工厂,你去试试。”11月底的台湾,夜晚的风依然柔和,吹在身上让人浑身舒爽。李续川和父亲各点一支烟,对面而坐,“现在想来,很庆幸,我听进了父亲的话。”在李续川看来,那晚“父亲第一次把自己当朋友和大人看的平等对话”,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航向,他开始去了解和读懂父亲为整个家庭发展所做的选择和付出。
02 筑梦齐鲁
带着“登陆”闯出一番自己的小天地,同时又能借着父辈“登陆”打拼经验少走弯路的想法,李续川“登陆”创业的领域,继续选在父亲创业的五金器件制造领域。
2009年,带着向父亲借的一笔资金,李续川选择在山东德州投资建厂。谈到选择德州的理由,李续川说,考虑了两点,“一来德州离制造五金器件的原材料基地近,二来山东省政府提供的招商引资政策也打动了我们。”
年轻一代创业,和父辈相比,往往多的是意气风发的敢想敢试,少的是风雨后才能习得的“接地气”经验。
刚至山东,长期在台湾亚热带气候生活的李续川,没料想到大陆北方的冬天会那么冷。刚到德州的那个冬天,李续川起初按照在台湾过冬天的经验,只穿了一条裤子,结果整条腿被凛冽的北方寒风吹得满是血道。大陆北方的冬天,给李续川下马威的,不仅是身体上,还给他意气风发的“登陆”创业梦,也浇了盆冰水。
李父一代来大陆创业,选择了与台湾气候相近的广东开厂,李续川则希望跳出父辈的功劳本,从零做起,于是在家族并没有现成建厂经验的大陆北方建厂。“刚开始,我完全按照南方的方法建设厂房,在墙上贴了大理石,水管也是按着南方的方式铺设,结果因为热胀冷缩,瓷砖一块块地往下掉,幸好没有伤到人,水管也在第一年冻裂了,机器上的油都冻住了没法运转。”初至山东,人差点冻伤,厂房也跟着主人“水土不服”。危难时刻,还是父亲带着10位维修工人从广东赶来,帮助儿子渡过创业初始阶段的困难期。
“如果没有来大陆创业,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吃这样的苦,还能干这么大的事。”带着既来之就不能失败的心,李续川虚心向父辈和厂里的技术工人学习,倾听建议,“创业头一年,我和父亲讲电话一讲就到凌晨是经常有的事,我会问他,当年他创业初期,是怎么克服一个个困难的,比如管理工人的问题,和大陆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的问题。”对于如何相对顺利地在大陆渡过创业早期,是很多想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关心的问题。李续川特别想分享的一点经验是,耐心地去和“台一代”对话,把他们用岁月和艰辛奋斗获取的经验为自己所用。
把创业当事业,全身心投入其中,自会收获果实。今年,是李续川“登陆”创业的第十年。他在德州创办的五金工具制品工厂,与父亲在广东执掌的同领域生产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比翼双飞”效应,不仅占据了全球汽车捆绑器80%的市场占有率,生产的其他五金器具出口订单也稳中有升,甚至今年年初突然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影响到李家工厂的订单,反而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订单都是连月增长。
“当然,工厂能在疫情期间顺利复工复产,也要感谢德州市政府一套职能部门对企业的关心。不仅市统战部、台办是我在大陆的娘家,工信局、金融办都是我的娘家,疫情期间他们几乎每个月都送政策到工厂,还邀请我去参加各种座谈会。了解当地给予台资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在李续川看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不断获得大陆“亲友团”的助力和关心,这是自己与“台一代”父亲当年来大陆打拼,创业环境最大的不同。
03“同学来大陆看我,便投奔了我”
伴随十年间在大陆创业,李续川对大陆的爱,因为真正的看见,进而认同,所以爱得更深。“台湾是我的故乡,大陆是我们筑梦圆梦的家,我会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10岁时,借来大陆探望在这里开厂的父亲,李续川对大陆有过一段短暂的“初体验”,“就记得东莞的马路都是泥巴的,后来一两年会来一次,每次都发现,大陆在变化,到十年前我初到德州,发现这个在大陆也就是三线城市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快能比拼台北了。”一路见证着大陆的蓬勃发展面貌,让李续川自然而然成为一名大陆“义务宣传员”。
“大陆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建议台湾年轻人抓住一切可以‘登陆’的机会,自己来看,而不要做一只偏听偏信的‘井底之蛙’。”去年,李续川的两位小学同学借来大陆游玩,来德州探望他。让他没想到的是,回台不久,两位同学不约而同都提出要“投奔”自己,举家搬到大陆发展。
“大陆是台湾媒体宣传的连榨菜都吃不起吗?大陆有高铁吗?”对于岛内媒体向民众宣传的“矮化版大陆”,李续川建议台湾青年用脚步去“真实看见”。
“比起在台湾发展的同龄人,庆幸自己也有机会,站在父辈在大陆打下的基业上,来到大陆创业、立业。对于年轻人,大陆有台湾给不了的空间和机会。”
投入大陆商海十年,对于大陆各地政府不断给予台胞的“同等待遇”、与台胞分享大陆改革发展成果和红利,李续川颇有“获得感”。“就拿今年疫情后政府帮助我们企业复工复产来说,不管是山东省还是德州市出台的有关在社保、电费、税费方面的减免政策以及银行融资支持政策,作为台资企业我们都能同等享受到,大陆真的没把我们当‘外来人’,反而还加倍关爱我们。”
2016年,李续川当选为德州市台商协会会长,成为当年大陆地方台协组织中最年轻的一位会长。“加入台协的目的,一来想让自己有更多机会了解大陆对台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自己在台协组织中的工作,让更多的台商兄弟也受益。”如今,通过李续川的牵线搭桥,先后有十几位台商来到德州投资,在他们眼中,李续川是他们的“暖心小兄弟”,德州也因此成为李续川心中的“家”,“我是在台湾出生的德州人。”李续川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说。记者:修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