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条措施”让台商吃了“定心丸”
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台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1条措施”),该“11条措施”在应对疫情条件下助力台资企业发展,这是进一步落细落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和“26条措施”。该“11条措施”主要从帮扶台资企业复工复产、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台资项目、积极支持台资企业增资扩产、促进台资企业参与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台资企业稳外贸、有效引导台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台资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充分保障台资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有力支持台资中小企业发展、主动做好台资企业服务工作等方面帮助台企发展。
“11条措施”是中国大陆为更好地帮助在大陆的台商台企尽快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助力广大台商台企应对疫情和复工复产,为台商台企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同等待遇,对台商台企在大陆投资兴业给予更有力支持,促进台商台企取得更好发展。大陆再次出台的“11条措施”,充分体现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的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对台胞台企的服务的力度,给广大台商继续在大陆发展吃了一个的“定心丸”。
台湾《中国时报》发文指出,这“11条措施”让台商圈一片叫好,认为内容干货满满,实用性强,不含吹嘘水分,切中要害,对疫情下急需复工的台企带来很大帮助,也对台商持续扩大投资提供很好的诱因。
台湾ETtoday新闻云报道称,新基建是大陆下一波国家重大战略投资的主要方向;稳外贸、拓内销中的跨境电商、紧抓“互联网+”机遇等,均为大陆在疫情后重点推进的产业转型方向。另在支持台商增资扩产方面,更以暂缓交税等手段,巩固台商留在大陆,持续扩大投资。
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在疫情和两岸目前形势下,助力台企“11条措施”代表大陆重视台商、支持台企的决心。措施中干货不少,尤其税费减免,让许多台商可以“缓口气”。新基建是大陆未来建设重点,“11条措施”希望扩大台商参与,且鼓励台湾高端人才从事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信息系统等领域,这会是下阶段台商在大陆获得飞跃发展的机会。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林伯彦表示,这“11条措施”让台企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机会,消除了部分台商感到的不安和疑虑。
澳门台商联谊会会长简廷在表示,“11条措施”能在疫情后带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协助经济快速复苏。
在防控疫情当前,大陆想台胞台企之所想,急台胞台企之所急,为台胞台企解决在疫情时期的发展难题,积极引导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帮助台商台企缓解和解决供应链、资金周转、物流、订单履约、外地员工返岗等各种难题,真正为台商台企解难事、办实事。“11条措施”更是为台商台企发展着想,帮助台商台企克服当前困难,参与到中国大陆新一轮强劲的发展中,实现企业更好更大的发展。
反观民进党当局在大陆暴发疫情时不但不伸出援手,反而是恶语相向,落井下石,大搞分裂,并借机“以疫谋独”,恶意攻击世卫组织,刻意刁难滞留湖北台胞,把他们当作“人质”要挟大陆,大打“台独牌”,不断制造两岸民意对立,等等,民进党如此这般无德恶劣的表演,让大陆同胞感到无比愤怒,使原本冰冷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比较大陆与民进党当局对待台胞的方式,就能看出谁在为台胞着想为台胞服务,谁真心在为台胞解决实际困难。大陆把台胞当作一家人,与大陆同胞一样对待,而民进党当局却把台胞当作“人质”,区别对待。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蔡英文现在仍顶着800多万张选票的光环,自傲自大,根本不把民众放在眼中。对来自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一概打压,发动网军攻击。
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此狂妄自大视民如草芥的民进党当局,终将被民众所抛弃;如此在“台独”道路上“走钢丝”挑战一个中国底线的民进党当局,也必将走向灭亡。言未央 (评论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