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姑娘在四川做农场主 与两岸青年一起种“田园梦”
高学历台湾女青年,在农场从零学起。 (中国台湾网 发)
有田园,有音乐,有伙伴,这是台湾姑娘庄慈芯的理想世界。沾露水,闻稻香,结知己,这是庄慈芯的现实生活。理想与现实,在成都相遇。地处西南城郊的一座农场,装下庄慈芯的“田园梦”,并吸引一拨接一拨的两岸青年,在这里经营各自的“斜杠生活”。
农场的名字里有“爱”字和“家”字,主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表达得足够坦白。“成都是一个让我有家的感觉的地方。”来自台湾高雄的庄慈芯,去过不少地方,把她留住的,是成都。2017年初,庄慈芯和老公定居到成都,并开始为梦想寻找出路。“我对生态环保有关的公益、教育,一直很有兴趣,而老公学的专业是环境工程,所以我们想从农业做起。”地处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的这片田园,是她的理想之地。
“诺爱之家”农场。 (中国台湾网 发)
首先是位置。“这很重要,它应该在近郊。”按照庄慈芯的设想,农场要发挥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示范与参照,让城市人明白,除了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外,田园生活可以是什么模样。“近,为了方便从城市到这里;远,为了保证乡村风貌。”
接下来是土地。庄慈芯的目标明确,要做的是有机农业。眼前这片约200亩的土地,进入她的视线前,已经完成近7年的土壤改良与休养生息。
庄慈芯正式从城市步入乡村。初来乍到时,肩挑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西班牙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与外交学硕士、英国白金汉大学国际法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她,并没有占据上风。精通的多种语言,在乡民间没用;从多个国家积累来的丰富阅历,在春耕秋收时也毫无优势。
反倒是三十余载的城市生长,让她意识到,恶补空白的乡村生活,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播种、养护、收割,这些辛苦,是要自己去体会的。”有过晒痕,有过割伤,有过破皮、水泡的种种之后,她对“靠天吃饭”有了深刻的理解。“雨水、天干、严寒……对农作物都有影响。”
“面前的这一片主要就会实现各种各样的综合功能,家禽家畜的养殖,蔬菜种植,基本上都在这一片。”站在田埂上,庄慈芯细数农场的点滴,她表示农场不仅可以种下“田园梦”,还能“种”出“农业+”的更多风景。“马路对面是正在打造的二期项目,主要种植水稻。我们还欢迎当地农户加入,并提供生态种养殖理念和技术的培养,面向学校、家庭等提供农事及国学教育相结合的体验教学等。”她希望农场能成为有机农业示范地,将台湾的精耕农业运用到乡村振兴中。
“务农”生活。 (中国台湾网 发)
两岸青年跨界“务农”
成长与改变,不只属于庄慈芯。庄慈芯说:“农场吸引来十一二个志同道合的台湾和海归青年,我们一起在这里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跨领域的创作。”
集合一众年轻人的思想后,农场承载的梦想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我们想要做一个最时尚的农场,希望把乡村里自然生态的生活,变成年轻人的向往,更要留得住他们。”
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开启了没有边界的创作。学工程的人,琢磨起了自媒体的运营,拍摄、制作、文宣,又是从零学起;学室内设计的人,不仅包揽了整个农场的设计,还主动挑起了农场举办的每一场活动布置;酒店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反倒投入了农业科技,整日钻研台湾引进的设备,一头扎进了农作物回收、土壤改良等;还有学医的年轻人,就地取材,在农场谋划各种与康养相关的体验课程……
经历跨界的钻研后,每个年轻人都在农场寻得了属于自己的“斜杠生活”。学酒店管理的台湾青年蔡侑惟多了“农机销售员”“技术指导员”的身份。台湾音乐人林良谚,做音乐之余,兼做活动策划、导演、摄影、剪辑等。
“在农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庄慈芯觉得,自己和伙伴是一群“务农人”,却不仅务农。“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很适合现代年轻人的。”
什么样的生活?“既可以脚踩土地,劳作流汗。也可以随时享受都市生活,约饭逛街看电影。”她描绘着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田园梦”的模样。
农场里的游人。 (中国台湾网 发)
“田园梦”里造“试验田”
“投入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青年,他可能来我们这边比较有共同的语言,会喜欢这个环境,在这里学一两年以后,他可以去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去把他想要的田园梦做得更好。”
庄慈芯缘何得出这个结论?她表示,2017年一起到农场的小伙伴,如今已有一些人带着更大的梦想找到了新舞台。用她的话说,“都从‘小白’,学成专业人才,再到别的地方开枝散叶。”有人把“田园梦”落到了北京,兴办起相似的生态农场;有人揣着设计经验,去了最向往的设计事务所。
庄慈芯感到开心,“这是一块‘试验田’,它在发挥作用。”她说,农场在有机农业方面的坚持,是为了实验与研发最生态、最健康的农作物,并改变人们对土地予取予求的心态,爱惜自然,珍惜劳动。农场的另一个坚持,则是为两岸的跨界青年人才,打造筑梦练习场,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亲近乡村、学习农业的场所。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对此庄慈芯深表认同,“年轻人走进乡村,才能实现乡村更有活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庄慈芯在农场做足了“时尚”与“现代感”的功课。主题餐会、文艺活动、自然教育等项目,与田野风光、生态资源结合,人们惊奇地在这里发现,“农场竟然可以是这样”“原来田园可以这么美好”。
回头再看当初的选择,庄慈芯更有底气。“2017年开始建农场,2018年乡村振兴的口号正式喊响,好像给了我们一剂强心针。”她有信心,未来的路会越来越好走,“天府之国的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加上乡村振兴的政策,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包括人们对户外生活的重视,对下一代的农业教育,都可以察觉到,在这里做这份事业,环境是很好的。”(中国台湾网四川省台办特约通讯员李媛莉供稿)中国台湾网4月2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