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和平发展是台湾同胞最大的福祉
台湾社会经历了多次政党执政的轮替,就不难发现,台湾当局走什么样的两岸路线,就关乎什么样的两岸局势和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就有利于两岸和平和台湾同胞利益和福祉的获得;走“台独”两岸对抗之路,台海就会动荡,台湾同胞的利益和福祉就会遭到重大的损失。这是历史的结论。
和平发展是两岸永恒的时代主题,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曲折历程,总的趋势是向好向前发展的,虽然其中出现曲折甚至大的危机,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态势是螺旋向上的。从前后对比中国国民党和民进党执政之两岸路线的不同,就能够清晰发现处理好两岸关系是台湾当局重中之重的政治大事,两岸关系处理得好就有利于台湾的发展,就得民心,反之就不利于台湾的发展,就失民心。中国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台湾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台湾民众普遍赞同中国国民党的两岸路线。而民进党及其执政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了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并大搞“台独”行径,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变成冷战对峙,严重背离了民心和历史潮流,直接影响到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台湾主流民意是反对的。
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民进党当局执政近四年来,未全力顾及经济民生,以意识形态挂帅,大搞政治斗争,搞僵了两岸关系,搞乱了台湾社会,搞垮了台湾经济,特别是台湾观光产业变成“关光惨业”。对此,台湾民众怨声载道,反对民进党当局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表达了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强烈不满。
历史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湾同胞才能获得更多的福祉。
加强两岸交流交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人民心灵契合。习近平指出,“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两岸虽经历70多年的分隔,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血脉相连。两岸只有加强交流,才能真正做到相互了解,增进同胞感情,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心灵契合,促进两岸和平。
两岸交流合作,增添了和平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为进一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大陆相继出台惠台“31条措施”和“26条措施”,推出司法领域服务台胞措施,不断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性安排,为台湾同胞和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共享大陆发展机遇,给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创业、求学、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台湾同胞有更多获得感,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
然而,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对两岸交流采取野蛮堵的方式,有意阻挠两岸交流。民进党当局先后强制出台了所谓的“国安五法”“反渗透法”,进一步制造“反中”“仇中”“恐中”气氛,这些“恶法”被台湾民众称为“绿色恐怖法”“反交流法”。民进党当局用“恶法”来打压统派团体及人士和往来两岸的台湾同胞。近来,很多民众被民进党当局约谈,“反渗透法”正在成为民进党当局的打手,搞得台湾人人自危。
大陆出台惠台政策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有利于台湾同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让广大台湾同胞能够更好地发展,以一种开放的胸怀为台湾同胞谋福祉。而民进党当局却要百般阻挠两岸交流,限制台湾同胞到大陆交流发展,采取的是封堵的手段。两相对比,谁在为台湾同胞找出路谋福祉,不言自明。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民进党当局想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两岸交流交往,看来是螳臂当车,必将失败。原因有二:一则两岸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民进党当局怎能阻断一家人的亲情?二则两岸交流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是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怎可悖逆?
两岸交流交往的大门已经打开,并深入人心,民进党当局想把它关上,已不可能。
“台独”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死路一条。习近平指出,“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图谋和行径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严重损害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
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大搞“去中国化”“台独”动作,无论是从文化上、教育上,还是从经济“新南向”上,以及从“立法”层面上,多方面“去中国化”,极力歪曲“一国两制”,其目的就是与大陆作切隔,搞“台独”。特别是民进党当局强行通过的“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 想从“立法”层面上强制阻挠两岸交流,以达成其画“岛”为牢的“台独”目的。
实践表明,民进党当局上台近四年来,其所搞的“台独”分裂动作,对两岸关系的冲击和影响是恶劣的,导致目前两岸的僵局,加剧了两岸的对峙,升高了两岸的风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体认到,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背离两岸和平发展轨道,加剧台海动荡,是不得人心的,而只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有利于台湾同胞福祉的实现。
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是与全民族为敌,一意孤行搞“台独”,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绝不可能得逞,必将是死路一条。
历史不能选择,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却可以把握。(中国台湾网特约作者:我心飞扬)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