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如何“抛光”与“做旧”
|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0-08-25 09:09:20 | 来源: 环球时报 |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下)主演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改编自英国作家雪莱同名长篇小说
陶短房
几百年来,世界名著的再演绎无非两种模式:“抛光”和“做旧”。
所谓“抛光”,即尽量忠实原著,只是借用新的手段和体裁来表现。如许多由英国古典名著改编的BBC剧集,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拍摄的《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都基本延续原著脉络。也就是说,“抛光”只是将原本的珍珠打磨,使之在新时代和新受众面前继续熠熠生辉,其光辉实际上是原本就有的。
所谓“做旧”,实际上是再创作,只是套用经典的“壳”。如红极一时的舞台剧《悲惨世界》尽管备受好评,但“起义桥段”和“慷慨悲歌”等新闪光点很难在原著中找到影子,甚至会被原著发烧友质疑“偏离作者原意”。
“抛光”与“做旧”对于丰富当代文化生活,为深阅读爱好者搭建通往大师和名著原址的便桥,都是有意义的。还有一种介于“抛光”“做旧”之间的再演绎,即基本忠实原著脉络,但加入更多再创作者的新思路和新想法。这种再演绎法因首先被动漫作者广泛采用,被戏称为“动漫套路”,如迪士尼米老鼠系列就用这种“动漫套路”植入许多世界各地童话。这种做法如果流于俗套,可能如批评家所言“降低名著档次”;但如果操作得当,便能拉近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与名著之间的距离。
能流传千古的名作,作者本人只完成前一半,后一半则留给读者和观众解读。因此不论“抛光”“做旧”或“动漫套路”,都是一边站在原著旁,另一边站在受众一侧,引导并带动后者去完成原作者未能完成的那一半。至于读者是否赏脸、市场是否买账、时间是否宽容,就要看新演绎者的手笔、态度,以及一点点运气了。▲
新闻推荐
- 抓住有利契机 助推融合发展——第十六届津台会期间天津各区多措并举促交流合作2025-11-12
- 十载茶奥铸华章 两岸同心向未来——2025中华茶文化周暨第十届中华茶奥会圆满落幕2025-11-12
- 第十届南安凤山文化活动周盛大举行 两岸四大信仰祖庭共叙缘脉情深2025-11-12
- 《宝岛英雄》总导演:要让那些无名英雄成为两岸青少年心中有“名”的英雄2025-11-12
- 三幅宋代名画亮相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 引发观展热潮2025-11-12
- 《台湾·1945》,《沉默的荣耀》前奏曲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