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条措施”为台胞台企开拓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台湾网资料图。
2019年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同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
这“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跟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措施有13条,包括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等政策,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等.
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跟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也有13条,包括为台湾同胞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笔者认为,大陆出台“26条措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其一,进一步表明大陆继续推进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政策的决心、诚意和善意。
2018年2月28日,出台了《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31条措施”);现在又出台了“26条措施”,是“31条措施”的升级版、扩大版、务实版。
11月5日,国台办主任刘结一接受台媒专访时指出,“26条措施”的主导思想是“为台胞办好事,让台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让台胞享受同等待遇。”他强调,大陆去年2月28日推出惠台“31条措施”,今年11月4日进一步推出“26条措施”,以后还会不断考虑台胞的具体需求,会在大陆发展中针对台胞需求的政策面,帮助创造更多的机遇、更好的条件。
可见,大陆出台“26条措施”,进一步表明了大陆持续推进“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政策的坚定决心和最大的诚意与善意。
其次,为台胞台企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台企在大陆进一步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也有利于台胞在大陆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抱负。
大陆坚持根据台胞的需求,适时推出惠台政策措施,先期出台的“31条措施”已结出早期成果。据不完全统计,“31条措施”出台以来,已有2000多家台企享受到各类税收优惠,有100多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的支持。2019年10月22日,台湾演员刘若英等人的电影入围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这是“31条措施”发生实施之后,首次有台湾影视作品入围金鸡奖。
11月5日,国台办经济副局长郭大志表示,“31条措施”出台后,很多台企从中获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千家台企获得了各类政策补贴和支持,有数百名台湾同胞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各类荣誉称号。还有多家台企通过激烈竞争,中标了不少大陆的“高精尖”项目,例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都有台企中标参与。
大陆出台的“26条措施”与先前发布的“31条措施”一脉相承,都是贯彻落实为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而推出的一项惠台政策,而且更加全面、具体、细化,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
“21条措施”是“31条措施”的扩大和深化,覆盖面很广,从科技创新、循环经济、融资担保到贸易救济、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从领事保护、交通出行、通信资费到购房资格、职称评审、分类招考、文化体育,既照顾了台企参与大陆高科技发展,助推台企加快科研创新和产业升级;又顾及了台胞在大陆的学习、生活、创业需求,可以说“含金量”高、“含情量”深,为台企和台胞在大陆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有利于台企在大陆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也有利于台胞在大陆施展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理想。
其三,将会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和认同度及响应度,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大陆现在出台“26条措施”,是继2018推出“31条措施”之后,又一推进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落实台企和台胞同等待遇的关心、关爱、关照台湾同胞之重要举措,给台胞台企到大陆发展营造了更加优越环境和良好条件,再次体现了大陆把台湾同胞当作中国人、一家人来关心、爱护、帮助的真心实意。
而台湾民进党当局无视台湾民众利益需求,自知自己执政成绩乏善可陈、民怨沸腾,居然不惜以牺牲台湾民众的利益为代价,采取“联美抗中”和所谓“抗中保台”的选举策略,诋毁大陆惠台政策,强行推动修改“国安五法”以及所谓“中共代理人法”,渲染大陆威胁台湾安全,煽动台湾民粹,挑起两岸对立,阻止两岸交流,以便从中牟取选举利益。
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政策,协助台胞获得尽可能多的“两岸和平红利”;民进党局却挑起两岸对立情绪,阻止台胞获得“两岸和平红利”。显然,大陆才是真正爱台湾、帮台胞;民进党当局才是害台湾、伤台胞。期望更多台湾民众醒悟过来,看清民进党当局打“反中牌”害台湾、牟私利的险恶用心,让其打“反中牌”牟利的图谋难以得逞。
人民大学台籍教师林承铎11月8日对中新社记者指出,“26条措施”的第21条与“31条措施”中的第3条结合,实现了台湾人才在大陆就业与发展方面的“并轨”。从“科研研发”到直接参与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使有志于大陆发展的台湾人才可以将先前在台湾的科研项目与成果“无缝衔接”地继续在大陆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才流动零缝隙、零时差、零落差。这对有志于到大陆发展或是已经在大陆发展的台湾专业技术工作者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可想而知,随着“26条措施”的实施,将会吸引更多的台企和台胞尤其青年台胞到大陆来发展,亲身接触大陆社会,感受大陆的巨大变化,体认到大陆不仅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且从上到下都具有始终把台胞当作一家人来关心和照顾的亲情、诚意、善意,有助于两岸心灵契合和融合发展。(中国台湾网网友:张良骅)(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