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偏远山村也能上网?
在中国和缅甸交界处,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依山傍水而生。由于地处深山峡谷,长久以来,他们几乎与世隔绝,过着原始社会般的刀耕火种的日子。
由于高黎贡雪山常年大雪封山,因此,独龙江乡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而村民们也是分散住在各自的“山头”上,遇有重要事情需要开会商议时过去只能依靠“放炮传信”。
如今,独龙族已经彻底结束了“闭门独居”的日子,2004年通了电话,2016年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村民们不仅通过“互联网营销”卖果子、卖草药,还凭借“互联网教育”学习英语,“互联网医疗”足不出户找专家看病……伴随着通信升级,独龙族群众正在兴奋地拥抱现代文明。
独龙江纹面部落村民打电话。 王毅辉摄
从“放炮传信”到整族使用“4G”,独龙族通信条件的巨变成为新中国通信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类似的故事正在华夏大地上遍地开花。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我国4G基站规模已经超过了456万,位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全国98%的行政村都已经通上了光纤和4G网络。
“中国的网络——无线网络也好,固定网络也好,是目前世界上覆盖最好的网络。”采访中,在通信战线上奋斗了50余年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无不自豪地对人民网记者说。
跨越发展,两大工程,织就新时代深度网络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然而由于条件所限,我国通信业的发展长期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初期,内地所有地区的电话拥有量加起来还不如香港一个地区的。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用电话仍“一机难求”。据“老北京”姜大爷回忆,早年间,由于供需严重失衡,北京一部家用电话的初装费曾一度高达5000元,而且“起码也要等上个两三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引进外资。“国外的企业来到中国后,首先要解决和国外的联络问题,或者和合作伙伴的联系问题,这些当时我们还满足不了。”舒华英告诉记者,当时通信条件的落后,成为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下了很大的力气。”电信业因此成为最早开放、引进外资的领域之一,进入了高歌猛进的发展时期。舒华英回忆道,“各地政府都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通过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甚至是无偿划拨土地等方式,鼓励通信企业和社会资本介入,共同搭建新中国的通信网络。”
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中国的通信业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为我国通信服务的普及奠定了基础。2003年,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
但此时问题来了:农村人口电话普及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仅为城市的1/3左右,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为了不让广大农村在发展中“掉队”,2004年,信息产业部出台《农村通信普遍服务——村通工程实施方案》,以“分片包干”的形式鼓励运营商参与,正式拉开了我国农村通电话的大幕。
经过6年的建设,“村村通电话”工程取得了巨大进展。2010年,随着青藏高原最偏远的1000多个无电、无路村寨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全国正式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
如果说2004年开启的“村通工程”是通过一根电话线让农民与外界沟通、连接;那么2015年启动的“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则通过光纤和4G把世界展现在农民眼前。
“十二五”以来,以光纤和4G为代表的宽带网络在我国城市地区全面铺开,农村再一次面临落后的危险。为此,中国政府在2013年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提出将宽带纳入电信普遍服务范围,重点解决农村通宽带的问题。
2015年底,工信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通过建立财政补偿机制等,支持行政村通光纤、通4G。试点工程启动以来,中央财政资金带动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累计投入400多亿元,支持1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和4G建设,其中包含4.3万个贫困村。
目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并且农村和城市基本上是“同网同速”。
2013-2018年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及占比情况
来源:工信部2018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表示,网信事业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村村通”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两大工程的深入实施,中国广大农村群众得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同步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
上山下海,普遍服务,打造信息社会“高速公路”
如果你有国内外自驾游的经验,就能会体会到中国4G网络信号的强大。不论是偏远的山村,还是公路两旁、高铁沿线,甚至是人迹罕至的风景区,只要有人去的地方,基本都实现了4G信号的覆盖。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网络能够做到这样?这里涉及到一个“普遍服务”的概念。所谓“普遍服务”,是指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来享受电信服务,其宗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就拿农村通信设施来说,建设成本翻倍上升,同时收费还低,“从经济效益上来讲,投到这些地方绝对是赔钱的”。舒华英举例说,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电信企业已经高度私有化,他们在考虑网络覆盖的时候,往往将经济价值放在第一位。“一个地区网络设施建起来以后,有多少流量?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有多少盈利?这是他们首先要考量的一个问题。”
而在我国,电信企业都是国企,公益事业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让偏远地区的人民享受到和发达地区同等的通信权利,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宗旨,同样也是运营商的宗旨。
“虽然国际电联对世界各国都有普遍服务的要求,但中国是执行得最好的。”舒华英对记者说。
深山建站不易,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多年来,通信人“上山下海”,依靠自己的辛苦付出,让偏远山村实现“隔山隔水不隔音”,赶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脚步。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基站建设人员通过溜索运输建设物资。 王毅辉摄
比如独龙江的通信网络,就是建设人员一遍遍用脚“趟”出来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04年,云南移动员工马春海独自一人徒步三天翻越高黎贡雪山进入独龙江勘站;没有建筑材料,他们就地取材使用独龙江中的石头筑成通信机房;没有电供基站使用,他们就自建水力发电站给基站供电;没有公路,他们就走山间茅路,用肩扛手抬将设备运至独龙江基站站址。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我国西部的“悬崖村”。四川凉山州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多少年来也一直是座信息“孤岛”,不通路,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很多地方无信号覆盖。为了做到不让通信信号留死角,四川移动在2016年初首期投资100万元,重新为悬崖村建设一个新的移动4G网络基站。
“我们爬遍了悬崖村四周的所有山头,寻找修建4G网络基站的适宜地点。”据四川移动凉山昭觉分公司网络部经理施少勇回忆:悬崖村地势险峻,山路犹如“天梯”,既不方便物资运输,大型机械也不能到达现场作业,基站的建设难度比其他地方高出了10倍以上。
施工时间,恰好是在冰天雪地的11月严冬。为了让悬崖村早日连通外界,建设团队奋力挺进。四川移动建设施工人员阿好次吉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工期如期完成,大家每天早上都揣上两个馒头或者土豆,午饭就吃这个,在那段时间,炉火和热水都成了奢望。
就这样,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为中国广大农村打造出一条通往信息社会的“高速公路”。
电商网购,教育医疗,农村落后面貌焕然一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数月后,悬崖村基站开通,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这里的原住居民莫色伍哈乐得合不拢嘴:“晚上睡在床上都可以给亲戚朋友打电话。”他的两个女儿下山上学,“现在我每天给老师打一个电话,不但可以了解她们的学习情况,而且需要什么我可以下山带给她们,女儿们不用再辛苦地来回跑了。”
现在的独龙江也今非昔比,当地人出门不带钱,用手机付款,两三块钱的车费也能刷。面对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县长高德荣非常高兴:“独龙江乡的通信实现了与全国同步,中国移动通过移动互联网把独龙江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这是件大喜事。”
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成为通信人共同的期盼。虽然投资巨大,付出颇多,但是他们一致认为“做得很值”!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苏建勋说,通4G主要解决了农村信息闭塞的核心问题,不仅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也带来了很多周边产业,比如物流,比如网购。
网购的兴起给农村带来巨大变化有目共睹。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上网进行购物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可见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十分迅速,几乎与城镇相当。
与此同时,农村对于网购的认同,甚至要高于城镇。调查中,农村25-34岁的年轻一代,有76.6%的人认为网络使生活购物更方便。这个数据远大于城镇的66.5%。
让农村居民受益的还不止是网购。相当一大部分的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通过网络售卖农副产品,开辟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的申志刚,就是带着互联网经验返乡创业的典范。申志刚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种土豆的农民找到我,说家里的土豆滞销了,问我能不能帮他销售?当时的我无能为力,但却让我做了一个决定,不仅要把外面的产品卖到家乡,更要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
这件事之后,他打造了自己的“小程序”,帮助不少农户将优质农产品销售一空,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现在的他,有了一个新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至少带动一千人脱贫致富。“如果每个县城都有一个我这样的人,就将带动200万人脱贫致富,那将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申志刚感慨道。
独龙江乡马库小学学生正通过电子看板学习语文课文。 刘静萍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电信普遍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偏远地区群众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享受到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宽带网络不仅让山区人民与外出打工的亲人天天能打“视频电话”,还为村民带来最新农业信息;依托宽带的远程教育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城市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能满足成年人自我提升的渴望;远程医疗让老人共享大城市的专家资源,免除了他们进城看病的舟车劳顿……
“信息通信在这个过程中,为国家的脱贫攻坚的大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舒华英说。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共绘幸福生活美好画卷
“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也是共产党人的奋斗宗旨。
时至今日,普遍服务和农村脱贫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于2016年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由此,通信网络正式成为扶贫攻坚的先头部队。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刘郁林表示,网络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以光纤宽带、4G网络为依托和载体的网络扶贫,在精准脱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李建平表示,“交流和通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可以说,在当前的信息社会,如果有人连获取信息都很困难,那这个社会对他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也不能说是先进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目前,我国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进一步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我国花费数十年、数百亿织就的这张信息深度网络,为全社会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对国家整体发展的推动是根本性的。对国家来说,电信普遍服务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举措之一;对企业来说,普遍服务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渠道,与经营发展可以相互促进、螺旋上升;农村地区则更是作为直接受益者,在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获得了必要的“入场券”。
“在很多看不见利益的地方,我们国家做得非常好。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扶贫。”李建平感慨,这也是我们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之体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特别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能出现一个“国家级”的互联网教育工程,实现基础教育“网络化”,让偏远的山区人民能切实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这也会将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大大往前推进一步。”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去年6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精准建立贫困村通宽带台账、推出优惠网络资费、加快智能终端普及、开发扶贫移动应用程序、推广扶贫类视频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扶贫”、加强精准扶贫平台开发应用等一系列新的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
这一切是如此地鼓舞人心。在经历了一穷二白、奋力追赶、全面赶超的漫长发展历程后,到了5G时代,万物互联将开启新的未来之门,我国正走在世界前列。这一过程中,广大农村将与我们一同并肩前行,拥抱未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之初的话语言犹在耳。如今,这句庄严承诺,正在化作一条条大路、一架架高桥、一座座基站。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间,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原,全国人民正在携手并进,用勤劳和智慧共同绘就美好生活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