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订标准 产业融合提速
图:在今年4月举行的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交流会上,5G物联网技术应用成为焦点 资料图片
大陆近日出台的“26条措施”第12条提出,“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受访台商向大公报记者表示,两岸合作制订技术标准,将成为打造共同市场的一个新路径。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将为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契机。
台湾捷豹─厦门东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浩向大公报表示,他们公司已经加入中国通用机械协会压缩机分会,一视同仁地参与空压机有关的行业标准制订,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为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了契机。“政策的出台恰逢其时,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链价值链为基础,两岸可以在技术标准打造、品牌建设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这为打造共同市场提供了又一现实路径。”韩文浩如是表示。
新兴产业同发展增竞争力
在陆台商、昆山玛翼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宜泰表示,新政特别有利于智能制造、5G通讯,半导体制造等两岸新兴产业的发展。
他认为,当前台企大多是出口型企业且主要以代工服务为主,若台商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做好配合者的角色,两岸企业竞争力将在融合中实现提升,进而携手走向国际。
去年6月,福建平潭在大陆率先探索开展台湾地区职业资格与大陆地区同类职业资格的标准比对与采信工作。得益于等效认证,来自台湾台中的何佩珊获得育婴员(三级)职业资格认证,如今正忙于在平潭开设早教机构。
岛内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向大公报表示,“26条措施”中的第12条是大陆对台企的重视和尊重,也是两岸企业深化融合的具体落实,是含金量很高,受益面很广,而且有实质获利的一条内容,受到台企的大力肯定与支持。
邱毅指出,大陆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能量和较台湾更好的生产环境,台湾则在部分行业累积经验与海外营销通路,若能透过行业标准的共同制订与修订,将使两岸企业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可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尤其在两岸企业的协调上更加方便,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回应台商需求获赞“及时雨”
邱毅认为,该条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针对性都很高,也是台企长期以来反映的政策需求,现在已然成为事实,并做为“26条措施”的重要内容,对台企而言,自然是极大的鼓舞和振奋,怪不得许多台企反映这是类似“及时雨”的条文。
在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林祖嘉教授看来,这是非常不错的合作方式,他乐观其成。现在大陆技术进步迅速,市场庞大,两岸企业进行产业标准合作,对台商而言可以创造更多机会。同时,该政策出台后,台湾规模大的厂商有机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对其进入大陆市场大有帮助。大公报记者 苏榕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