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条措施”里的三个“心”,你读懂了吗?
日前大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俗称“26条措施”。“26条措施”是对原有“31条措施”的深化和补充,一经出台便引起了两岸的关注与热议。
在我看来,“26条措施”主要体现了大陆的三个“心”:
首先,这体现了大陆主导两岸事务的决心与自信。2008-2016年是两岸交往的黄金时代,但某种程度也是一个试水期。事实证明,若是大陆在两岸交流中缺少话语权,那么两岸交往的红利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士利用或者抹黑,最终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因此大陆有责任将两岸交往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进一步讲,这种主导性反映了大陆对两岸实质统一进程,这也是对当前民进党当局实质“台独”的有力回应。
其次,这充分体现了大陆对政策把握和执行的坚定之心。和因为政党轮替而不断变化政策的台湾当局不同,大陆在执政风格上更具有连贯性与一致性。尽管当前两岸交流因为政治问题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并没有影响大陆按照既定的节奏推行两岸政策,这有助于强化大陆在两岸事务中的公信力。
最后,这体现了大陆为台胞服务的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在实际的政策中。台胞是法定的中国公民,有权享有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资源。自从十九大提倡“均等待遇”以来,多项围绕于此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这不仅更便利台胞在大陆的生活,也会为他们带来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诸多台湾同胞聚焦到了“26条措施”中的领事保护,而这也是台湾当局难以提供的公共服务。虽然台胞在法理上享有国家的领事保护,此前也有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一起撤侨的相关案例,但正式写入“26条措施”无疑是进一步宣传和强化了这项权益,让在海外打拼的台胞更加安心。(作者:王晓笛,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