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来稿:台湾为何会走到如此窘境
1980年代末至1990年初,这是一个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最顶峰的时期。有两首歌是这样唱的“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台北台北车站到了,要下车的旅客请赶紧下车,前面是现代的台北车站,我的理想和希望都在这,我的希望和理想都在这…OH!甚么都不怕OH!向前走。”
相信熟悉台湾流行音乐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一首是已故歌手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另一首则是林强的闽南语歌《向前走》。这两首歌代表着那个时代台湾人对于未来是充满无限希望,台湾经济发展在当时号称“亚洲四小龙”之首,台湾同胞骨子里个个都充满着自信。
但随着时代变迁,30年后的今天,根据台湾《远见》杂志最新民调“台湾社会变迁”的数据分析发现,过去台湾民众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正在崩解,因台湾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上升,有超过50%的台湾民众认为现在台湾经济发展比上一辈差,同时又有大约40%的台湾民众认为,台湾未来的经济只会更差。简言之台湾民众总体认为,现在的台湾比以前差,未来会更差。其中从经济和教育的变迁数据中得到的结论是,台湾将会是“一代是不如一代”。
曾经的“台湾钱淹脚目”以及“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那股傲气,三十年前的老一代台商赴大陆发展,台湾人给大陆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很有钱”,台商赴大陆都有种“优越感”。但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后的今天,台商赴大陆经商谈生意时,总是说“我们有台湾优质的技术但我没有资本,希望大陆可以出钱投资”。
为何短短30年的时间,台湾经济社会发展会走到如此窘境,归根结底是1980年代开启的台湾政治社会转型。伴随着所谓“民主化”和“本土化”同时进行,导致的“变形民主制度”的出现,该政治制度的缺失耗损了台湾治理质量,政党利益纠葛蓝绿内耗恶斗延宕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伴随着“民主化媒体”成为台湾政治耗损的重要推手,因为以收视率为取向的媒体生态在恶性竞争环境下,间接也成为政党和政客们的新舞台。
从现在看30年前,再看未来的30年后,台湾同胞充满着迷茫和未知的无助,社会活力不如大陆充满着蓬勃朝气。就如同近日笔者走在台北市中心台北车站边上,台北车站周围都被一群群的失业人员给悄悄占领,台北车站已经不是《向前走》那首歌充满现代化和希望冲劲的台北城。台湾为何会走到如此地步,有句谚语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台湾会走到如此窘境也不是一天造成的,这个谜就有待2360万台湾同胞好好思考了。(作者:罗鼎钧,沈阳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