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举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圆桌论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2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5月23日,宁波市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组织、召开了主题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圆桌论坛。
2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宁波市台办副主任方晴主持,宁波市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宁波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张真柱研究员致欢迎词;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严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彭莉、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王海良等知名学者,踊跃发言与互动。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严峻研究员表示,在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两岸和平统一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间的关系。实现国家最终统一,关键是把自己建设与发展好;同时,还必须要思考一国与两制的理论关系,以及统一能为两岸带来什么?统一将给广大台胞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彭莉教授对各地同等待遇相关政策的落地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31条惠台措施出台后,台湾同胞在大陆创业就业学习生活更为便利,得到的支持更多,但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通达率不高、碎片化等问题。为此,如何切实落实好31条措施是今后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表示,"一国两制"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新时代解决两岸问题的首要战略任务。两岸统一实则是制度之争,搞"两制"则是对民意障碍的突破,民主协商是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好方法。其次,要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城市对接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之间的对接可以有更好的预期效果。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王海良研究员提出,海峡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在"一国",而不是"两制"。但在进行"两制"方案的台湾探索时,必须进行方案的充分设计,与此同时要考虑"一国"如何落地问题。在实现最终统一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解决方式、解决的条件,同时还要跳出台湾岛内政治纷争来做好两岸工作。对于两岸融合发展,王海良研究员认为,大陆可根据台湾同胞的需求,从同等待遇政策制定、工作对接等方面满足其大陆工作与生活方面的便捷化、具体服务过程中的细致化、台胞群体社会融入的社会化。最后,各地在进行具体政策设计时要紧密结合地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台胞的多元需求,做到因地制宜。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刘国奋研究员认为,"一国两制"吸纳了各阶层人士的建议,是当前解决海峡两岸问题的最好制度安排。浙江台湾研究会秘书长周丽华则就当前台湾同胞同等待遇相关政策实施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咨询与宣导不足等方面问题,未来可建立统一的咨询与服务平台。
宁波市海峡两岸融合研究院副院长邓启明教授,重点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扩大城市交流合作、增进两岸融合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城市交流合作有着较丰富的内涵、实现形式、动因及较广阔空间,但并无固定模式和现成的经验,亟需调查分析、研究设计和实践探索;在具体推进海峡两岸城市交流过程中,要重点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切实加强不同交流主体和社会组织间的分工与合作、努力形成合力与特色,以增强政策效应,包括:经济效应,社会与文化效应,尤其是政治效应等溢出效应。还需注意把握交流合作的对象及其广度与深度问题,通过舆论宣导和统筹协调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交流合作,让广大民众深知两岸交流合作的开展及其成效源于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的作用、不浮于表面与形式。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两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涛教授,提出了当前台胞大陆社会融合中需做到的软融合(如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与硬融合(制度与政策的共同商议与制定)的有机结合问题。浙江海洋大学台港澳研究所副所长方志华则从海峡两岸"命运共同体"角度,提出了深化两岸融合的相关建议;认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尤为重要,且各地市必须有政策的统一性,实现一盘棋式的推进。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陈国峰教授重点从文化层面提出配套策略措施,如通过文化传承来激活两岸统一文化连接,等等。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主席的思想理论创新,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两岸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也为今后两岸的和平统一提出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论坛在热烈的互动交流中圆满结束,取得了预期效果。(作者:宁波大学商学院 伍湘陵 曹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