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编辑:王瑞颖|2019-04-25 16:24:39|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

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星期四(25日)在北京举行,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名代表应邀与会。在经历过去两年快速大发展之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为全球发起的最大经济合作平台和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也从早先的“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尤其是2017年中国举办首届高峰论坛之后,“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数量几乎翻番,建设项目在全球遍地开花,人们再次看到了一个惊人的中国速度!

 

毫无疑问,这强劲发展背后,既有中国官方的大力推动和民间的积极参与,更有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这一黄金法则,以及它本身作为具有普惠性、包容性的全球多边合作平台和公共产品的强烈渴望与认可。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分析,亚洲地区若要维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到2030年至少需要基建投资26万亿美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先一份调查显示,在拉美、非洲等“一带一路”建设活跃地区,基础设施是制约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唯一障碍。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图片对比证明,“一带一路”项目给参与地区带去的光明和经济活力已经辐射至邻近地区。

 

这些研究表明,在全球基础设施还存在巨大赤字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消除各国基础设施赤字、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和强劲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如今还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质疑态度已经落伍了,应当赶紧跳上这辆通向繁荣的快车,共同搭建通往富裕的道路和桥梁。

 

无疑,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成为推进全球共商“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场合。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最近表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思路,而不是一些简单化的指标,中方主张共建“一带一路”应遵守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对标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最佳实践,让绿色环保成为基本底色、廉洁高效成为必由之路、开放包容成为共同理念。

 

事实上,中方提出的这些原则性思路正成为各方谋划“一带一路”项目的考量因素。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又称查塔姆研究所)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贷款的重要提供者之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在设法制定一个能够实现“一带一路”项目“精简、廉洁和绿色”目标的政策框架。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世界银行研究人员在今年年初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一个可能令人鼓舞的趋势是,一些中国大企业开始自愿采用更多由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制定的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现象表明,中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充分发挥变革性作用,采取更高的国际标准,帮助伙伴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上更加可持续的道路,同时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在全球事务中的积极引领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经呈现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跟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但它们通过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咨询、法务、金融等服务、甚至直接参与项目施工等,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参与者。这样的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准和水准,也为“一带一路”朋友圈在未来构建更加广泛、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专家还建言,“一带一路”建设还应加强同各国际组织的合作,提升其作为多边主义合作平台的功能。

 

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一些地区性组织和机构在推进各自发展计划时,开始重视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有效对接,比如非盟的《2063议程》、欧盟“欧亚互联互通计划”等。无疑,这种非对冲性质的合作对接,将惠及“一带一路”建设与各地区、各国发展规划的实施及取长补短。这也将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与实践。有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应建立规范的长效机制,以便及时总结成功经验、采纳最佳实践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各方务实合作项目的推进与落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表示,“‘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当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数千名专家学者、业界领袖们齐聚北京研讨时,人们可以期盼,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将为各国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