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若真有国际观 台湾空间怎越来越窄?
(据大华网络报消息)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日前提出“有国际观”、“能够承受压力,推动改革”、“团结党内”等台湾地区领导人三条件,并说答案就是她自己。这番话无疑是针对赖清德而发,本属民进党内事务,但事关“大选”,当然应该检验事实。
蔡英文以一介学者,没有地方派系山头支持,在2008民进党跌到谷底之时接任党主席。一路战来,几经波折,虽然2012“大选”依旧铩羽,终于在2014“九合一”选举板回一城,继之又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选举中大胜,从而首度“全面执政”。由这个角度来看,不管党内各个派系是否真的对她服气?还是因为她大权在握所致?至少蔡英文“团结党内”的能力,不能说是太差。
至于改革方面,蔡英文上台之后,包括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设置“党产会”、清算国民党、并水利会等等,确实推动不少,蔡英文也以此洋洋自得,去年“九合一”选举前就扬言“年底选举就是要证明台当局的改革是对的,改革是重要的,改革也不能走回头路”。但其动机可议,成果也乏善可陈,“九合一”选举的结果更证明,绝大多数的选民非但不满改革,而且十分讨厌民进党,连蔡英文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改革是导致民进党败选的重要原因,显然失败的改革,难道还要继续推动吗?
更值得商榷的是,蔡英文所谓的“国际观”。按照她的说法,需要熟悉国际事务,懂得跟其他国家折冲协调的人。看似不无道理,其实破绽百出。首先,大陆对台湾不是威胁,而是机会,马英九“执政”八年已经证明这一点。退一步想,大陆对台湾纵然存在威胁的可能性,但如何使威胁极小化,而让机会极大化,正考验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本事,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持续紧绷,台海局势日益严峻,试问,区域是越来越稳定和平吗?
其次,蔡英文上台之后,“邦交”越来越少。她上任不到三年,就丢了五个,目前仅剩十七个“邦交”,创历年新低。这次她出访前夕,还传出索罗门群岛关系可能生变,其他好几个“邦交”也岌岌可危。国际组织部分,也是处处碰壁。马英九时代,台湾地区可以用观察员身份参与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国际刑警组织年会等等,现在都不得其门而入。这显示两岸关系交恶,使得台湾地区的国际空间越来越小,蔡英文就算再娴熟国际事务,懂得跟其他国家及地区折冲协调,又能扭转这样的局势吗?为什么不改弦易辙,跟大陆修好?
此外,马英九任内,除了跟大陆签订ECFA之外,还跟新西兰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台湾地区的自由贸易覆盖率由过去不到0.3%,提升到9.74%,并跟日本签订台日投资协议,与美国恢复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谈判。相对地,蔡英文上台之后,没能跟其他国家签订任何一项自由贸易协议,不管是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议(CPTPP)或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台湾地区全部都被排除在外。
更可议的是,虽然蔡英文极力靠拢所谓理念相近的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台湾却并未真正受益。举例来说,马英九时期,台湾在坚定维护主权及相关海域主张的前提下,藉由搁置争议、共享资源,就双方重叠专属经济海域渔业问题获致共识,使得久悬多年的台日渔业问题,基于对等互惠原则初步解决。第二年,马英九并因此项成就获颁美国国际国民外交协会的“艾森豪威尔国际和平奖”。然而,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在经贸及渔业的谈判毫无斩获,台湾渔民到双方两百浬重迭经济海域作业,就会被日本驱逐,民进党当局却不积极护渔,以致渔民怨声载道。
至于台美关系,看似紧密,但在中美角力方兴未艾之际,一面倒的靠拢美国,甚至“联美抗中”,对台湾地区究竟是福是祸?自诩娴熟国际事务的蔡英文,难道不清楚其中的高度风险吗?还是她觉得美国就代表国际,只要搞定台美关系,台湾就可以在国际间通行无阻?真若如此,台湾又怎么会在国际组织到处吃闭门羹呢? (作者汪诞平,台湾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