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助力"黑科技"加持 今年两会报道技术创新跑出"加速度"
编者按: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也成为各媒体展示融合发展新进展的重要窗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大媒体坚持守正创新,从中央媒体到各地方主流媒体,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广泛运用5G、4K、AI、VR、AR、MR等前沿技术手段,让“黑科技”服务于两会报道,跑出技术创新应用“加速度”。
5G技术首次投入两会,融合4K、VR带来“沉浸式”新体验
今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首次使用5G投入新闻报道,持续进行全景VR直播,从采集、传输、制作到播出,全链条视频信号均由5G实现。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互动性更强的画面内容,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
人民日报记者王靖远在调试全景相机。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两会的采访设备中增加了新“武器”——5G客户终端设备(CPE)和VR全景相机,可以将大会现场的超高清视频等信息,几乎“同时”传递给互联网用户。
在两会新闻中心,央视新媒体记者身背4K直播设备,利用5G新媒体平台实现4K超高清视频集成制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王坤宁 摄
在今年两会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5G技术持续传输4K超高清信号,在总台4K超高清频道现场直播“两会”记者会。央视新闻新媒体首次使用4K+5G+移动直播技术,在代表通道、记者会等多个场景进行直播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今年两会“三大通道”上首次设置的VR全景摄像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今年两会“三大通道”上首次设置的VR全景摄像机,通过5G技术实现传输,让公众能身临其境般感受现场的热烈气氛。为了让与会代表委员感受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总台还通过5G传输技术将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接入人民大会堂,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代表委员驻地等区域。除了人民大会堂、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总台还在天安门广场、代表委员驻地等区域成功实现5G信号覆盖,通过总台5G新媒体平台,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多路4k和VR视频信号进行集成制作和分发。
中国经济网上会记者均使用5G频段终端设备和6K分辨率全景设备进行两会报道。“5G+6K全景”的融媒体技术手段,使前方采访的图片、文字、视频素材能更快速地传输到后台,经过编辑加工,便可以将更清晰的画面质量呈现给网友。“全景+新闻”的报道形式也使读者从“传统阅读”方式提升为沉浸式“现场阅读”。
环球网记者何卓谦手持云台做报道
环球网记者在两会报道中用大疆最新产品osmo pocket手持云台拍摄,这款设备小巧灵便,仅有口红大小的体积,可以进行4K稳定拍摄,支持人脸追踪和手机直传,能做到新闻拍摄的便捷与传输的高效。
大河网“5G+VR”全景看两会
地方媒体也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纷纷试水5G、4K等:江苏广电总台首次采用5G技术提升报道时效,在报道现场、北京驻地以及南京总部3点之间,构建5G传输网络,大大提高新闻传输效率;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首次应用“5G+4K+VR虚拟”制作体系,实现5G传输,4K超清摄像机入驻北京直播间;安徽广播电视台首次启用5G媒体应用,通过5G信号传输,将会议现场视频图像实时传送到后方;5G+VR让今年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全国两会演播室首次实现了720度沉浸式高清直播新体验;贵州广播电视台首次投入使用4K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组;封面新闻将5G新技术创新应用于直播间信息传输、画面质量等各生产环节;浙江日报全媒体新闻中心可以实时无线传输4G+5G+4K高清视频;大河网首次将河南人大融媒体中心搬至全国两会代表驻地,该中心将“5G+VR”、“5G+高清视频”、虚拟直播间、云视讯等技术融入其中;大众网·海报新闻创新使用5G传输、虚拟演播等新技术新形式。
AI赋能,虚拟主持人/机器人两会显身手
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
新华社推出的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在今年两会期间与观众见面,“新小萌”准确无误的报道加上丰富的表情神态,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新小萌”的搭档,早已实现量产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新小浩”也在两会报道中与受众见面。
《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节目截图
光明日报、光明网推出的新媒体栏目《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AI虚拟主播“小明”播报形象,在只有评论文字稿作为输入的情况下,自动匹配滚动字幕,动态替换虚拟演播室背景,最终输出视频,实现新闻播报的全流程服务。两会期间,“AI小明”每天还从最新的两会报道中分析信息、挖掘数据,及时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两会报道。
虚拟记者和直播主持人“小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2019全国两会报道组推出一位新成员——AI小封。小封的卡通形象,参照封面新闻融媒记者的外形进行设计,其声音则由AI人工智能合成。作为首次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虚拟记者和直播主持人,封面新闻还为其量身定制专属栏目《动话两会》,在这个节目中,小封对话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和他们一起讨论热点问题,关注公共议题,总结观点金句等。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设计的AI“记者助理”——小白正式上岗。“小白”通过学习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老白”的声音和语言习惯,初步具备了的“面对面”采访功能。
人民网AI机器人亮相两会新闻中心(人民网 郝勇 摄)
人民网AI机器人进驻全国两会新闻中心,这是人民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一次新尝试,人民网AI机器人身兼引导员、报道助手两职,为两会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现场服务和报道支持。在人民网总部,AI机器人也在两会期间进行接待工作。该机器人应用人脸识别算法,不但可以“认出”嘉宾,还可以说出VIP专属欢迎词。
浙江广电集团全国“两会”融媒体中心
浙江广电集团推出的“黑科技”——语音播报,只要点击新闻页面右上角的语音播报键,AI语音智能主播就可以播送新闻。用户可以选择机器人小蓝的声音,也可以选择新闻主播席文或何敏的声音。
四川日报社全媒体依托AI、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打造的智媒产品《代表委员新闻档案2019》,提取新闻中涉及的全国人大四川代表团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字、职务、所在单位等,生成代表委员的新闻档案,为大家提供了实时动态更新的便捷查询和智库服务。
AR让报纸“动起来”,为记者“加速”“减负”
下载人民视频APP,扫图看AR。
人民网人民视频推出AR扫描功能,让《人民日报》 “动”起来。用户下载并打开人民视频移动客户端,点击右上角AR图标,扫描《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相关配图,即可在手机上看到现场实况、注释信息、数据可视化等更具深度的内容,如同在报纸上打开了获取更多资讯的新窗口。
新华社记者使用智能AR眼镜人脸识别功能。
为了给记者们“加速”和“减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为记者们配备了直播报道“利器”——智能AR直播眼镜!据悉,这款国产智能AR直播眼镜,具有独特的注意力捕捉技术,使用者用眼神即可指挥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画面,与使用者的眼中之景保持一致,堪称“智能眼”。这款眼镜还能通过自带的人脸识别技术,再与资料数据库对比,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知道谁是新华社记者。
语音快速转写堪称“神器”,智能纠错更高效
3月5日,人民日报记者(右)在用讯飞“M1”设备采访。记者 刘佳华摄
今年两会,一款语音转写工具成了人民日报上会记者的宝贝,被赞誉为“神器”。这款名为讯飞语音转写工具听见“M1”的采访辅助工具,成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技术升级的一个亮点。据了解,这款语音转写工具使用简单。记者通过讯飞听见“M1”与讯飞听见APP一键连接,便可迅速将采访时的录音转写成文字,随即将文字传入人民日报新闻业务系统,实现移动查看、电脑端写稿、投送稿库的全流程移动发稿。讯飞转写工具与人民日报新闻业务系统有机结合,同时具备实时“中译英”“英译中”的转文字稿功能。
中国军网技术保障室推出的AI服务,包括音视频转录服务与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服务,其记者采访的视频和语音材料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转化为文字内容,供编辑择发。通过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服务,还可以很轻松地对文字内容进行自动校对、自动摘要生成、关键字提取、词频分析等处理,减轻编辑的工作压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首次将百度智能写作、智能推荐等AI技术接入采编系统,其中智能纠错与智能摘要功能助力采编团队在稿件编审过程中更加高效与“聪明”。
MR等多重“黑科技”加持,打造全媒产品
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人民网推出科技创意短视频《全息3D强影!这有一份“立体”报告等你来看》,AI主播闪亮登场,采用全息投影、三维立体建模、人工智能等多重“黑科技”,直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干货。
新华网推出的《全息交互看报告》,利用AI+MR(混合现实),精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目标数据,将百姓生活、城乡风貌、经济发展等场景在MR智能演播厅屏幕中还原,打造时空转换的效果。
央视网首用“VR+AR”推出《全景沉浸看报告》,聚焦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议题,提炼重点数据进行解读,在VR实景视频的基础上,在真实场景中糅合进三维动画,辅以李克强总理的同期声,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生动具象地可视化展现。
封面新闻MR视频+虚拟直播间首次亮相。
封面新闻推出的第一部MR视频《走进四川超级工程》大型系列报道,首次使用虚拟实景+混合现实+虚拟直播间技术,聚焦四川的汶马高速、白鹤滩水电站、天府大道中轴线、凉山三河村新居等四川重大民生工程。通过混合现实技术的加持,增强了短视频的现实体验感,可以让你不出家门,通过手机实景就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雪域天路”的壮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