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原型机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11-13 10:08:42 | 来源: 新华社 |
11月12日,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在介绍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原型机。在中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原型机。 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由全球十多个国家计划合资建造、世界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最新计划2021年开建,我国是发起国之一。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获悉,在中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原型机。
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由全球十多个国家计划合资建造、世界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最新计划2021年开建,我国是发起国之一。
作为下一代担当引领作用的射电天文观测设施,SKA不仅承载孕育世界级科研成果的使命,还将产生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超大数据量。仅按照SKA全部规模10%来建造的第一阶段,科学处理器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就相当于我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的8倍、“神威·太湖之光”的3倍。如此庞大的数据需要深度分析和加工后才能被科学家使用,这些工作将由分布于几大洲的区域数据中心合作完成。
目前,上海天文台正牵头推进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系统建设。据课题负责人、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介绍,在SKA区域中心大规模建设之前,原型机的研制和测试至关重要。成功研制的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整体设计充分考虑了各方面需求,整个系统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思想,即根据应用程序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组件,以实现在有限的功耗下的最佳性能。
为此,原型机在计算、存储、网络三大模块中均有创新突破。计算模块采用新型数据岛架构,将整个数据中心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或多个子数据中心,既可以独立执行数据处理任务,也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重组资源,满足SKA多任务并行处理的要求。此外,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还首次采用了国产ARM处理器,基准测试表明ARM服务器整体性能优良。
安涛表示,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将用于处理国内外SKA先导望远镜所产生的数据,支持全球用户的SKA科学预研究,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天文》日前已在线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11月12日,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在介绍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项目。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相关新闻
- 2019-11-12“雪龙2”号首次进入南极地区
- 2019-11-04中国将向小行星探测发起挑战
- 2019-11-04“玉兔二号”行走突破300米 嫦娥四号顺利进入第十一月夜
- 2019-11-01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闭幕 展望一个更好的科学世界
新闻推荐
- 履职担当建言献策 共话“两会”好声音——台界政协委员两会如是说2025-02-24
- 大陆首个“台胞台青创业就业基地服务联盟”在厦成立2025-02-24
- “小三通”航线春运客流增长,单日客流量创新高2025-02-24
- 台湾南投县青年代表团参访武汉2025-02-24
- 宁波市北仑区组织台胞台属观看《哪吒2》“咱们中国电影最棒”2025-02-24
- 民进党的黑手,又一次伸进了台湾校园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