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国1小时“含金量”大不同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09-02 16:37:39 | 来源: 新华社 |
53岁的赵顺华是湖南邵东一位普通农民。“以前‘双抢’,天不亮就下地,大太阳晒得暴皮。一刻不歇,1小时也就收一分左右的田。”今年夏天,赵顺华开着收割机,一个人收完了承包的200亩地,最快1小时收了近3亩稻。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70年,60多万个小时,前后选取1小时,就可以从对比中窥见飞速变化的中国。
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均每人1小时创造GDP7.4元,而1952年,人均1小时创造GDP仅0.014元,增长了500多倍。
今天的中国,1小时仅网上“买买买”就达11亿元,而1952年1小时整个消费品零售额才0.03亿元;现在1小时近1.9万人次出境旅游,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出国旅游是普通人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
说起前后的变化,赵顺华说,真的像做梦一样。
邵东往北1800公里的陕西神木,是我国煤炭主产地之一。70年前后对比,这里1小时的“含金量”也变化惊人。
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大柳塔煤矿,平均1小时产煤3700多吨,一个矿井年产煤3300万吨,超过1949年我国原煤3243万吨的总产量。
“过去挖煤全靠人用铁钎和镐头挖,现在是智能化,我们矿出煤的皮带速度达到4米/秒。”在大柳塔煤矿干了近30年的薛占军,最能体会这一效率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1小时“含金量”的变化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奇迹——从百废待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外汇储备仅1亿美元到超3万亿美元、成为最大外汇储备国,从社会保障一片空白到世界最大社保体系,从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到现在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更大的中国奇迹,就在下个1小时创造。(记者姜琳、王雨萧)
相关新闻
- 2019-09-0240年没有经济危机,中国“奇迹”如何创造?
新闻推荐
- 黄陂台胞32年跨海接力助学,资助300余万元惠及2600名家乡学子2025-10-17
- 2025海峡两岸社团交流节在京启动2025-10-17
- 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2025-10-17
- “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开展2025-10-17
- 米兰冬奥会公布开幕式主题2025-10-17
- 歌曲《没出息》在两岸爆红 ,国台办表示:乐见这样自然、有趣、快乐的两岸民间互动交流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