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为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有力的实证

 

央视网消息:除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之外,我国还有一个项目参与此次的世界遗产审议,这就是距今5300至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今年申报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结果将在世界遗产大会的21个成员国综合审议后公布。

 

良渚古城,是5000年前、在太湖流域的一个临水而居的史前城市,壮阔恢弘的良渚王都。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让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学家为止震惊。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良渚古城。

 

今天,杭州市区西北20公里的余杭区良渚和瓶窑,是一处人口稠密的山间平原,东苕溪在大遮山和大雄山之间蜿蜒流过,5000年前,这里是一片河湖遍布的水乡泽国,良渚人来到这里,营建良渚古城。

 

为防范洪水,良渚人在北部山前修筑长堤,在西南方向修筑平原低坝,在西北方向修筑谷口高坝。长堤和水坝拦蓄洪水,为古城的营建做好准备。良渚古城位于水利系统东南方向,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人工台地构成,其中心是规模宏大的莫角山台地。

 

莫角山西北方的反山是良渚时代的一处王陵。1986年,在反山土台西侧,发现了11座良渚时期的贵族墓葬。不同墓葬在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体现了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

 

良渚古城被一圈长达6000米的城墙包围,城墙呈圆角长方形分布,东南角和西南交分别是雉山和凤山两座自然山体。

 

良渚时期尚未发明轮式车辆,加之古城建造于沼泽地区,水路沟通便是良渚人主要的交通方式,城内水道纵横,茅屋相望。古城南部一条东西向的主要水道今天称为良渚港,历经5000年岁月变迁,这条河流仍然在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

 

作为水路出入的通道,良渚古城的城墙共建有八座水门,人员物资通过这里来往于城内城外。良渚晚期,由于人口增长,城墙外侧出现了一圈半封闭的人工台地,今天称为外城郭。在良渚古城郊外的瑶山,还发现了良渚时期修建的祭坛,这种建造在山丘之上的方形祭坛具有祭祀的功能。

 

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古城中央的宫殿区面积39公顷,内城面积280公顷,外城面积351公顷,外围水利系统影响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据测算,仅建造古城和水利系统所需的土方量就有近1000万立方米,这一浩大工程只有国家的力量才能完成。

 

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拥有城市文明的早期国家。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有力的实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