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微雕艺术家陈逢显:两岸文创融合应拥抱中华传统文化
米粒作画
手持一张百元新台币,台湾文创达人、微雕艺术家陈逢显用高倍数放大镜向中新网记者解密纸币上的防伪秘密:肉眼可见不过是一丝红线,在镜头下竟然整齐排列着一排缩写词字母。
退休前,陈逢显在台湾印钞厂从事钞票制版30余年,在微雕艺术世界里也浸淫了三分之一个世纪。近年来,陈逢显频频往返海峡两岸,访山问水的同时,也为微雕艺术寻求两岸合作机遇。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陈逢显表示,大陆对文创产业的积极态度吸引台湾业者踊跃西进,两岸文创业融合渐入佳境。
在陈逢显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微雕艺术灵感的源泉。他尤记得小学时期随老师到台北故宫博物馆参观,乍逢清代雕刻家陈祖章的传世之作“雕橄榄核舟”,核船上,八名船工乘客神态毕肖,船篷门窗竟能开合自如,舟底还以毫芒之细微,刻有《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
中华传统艺术之精湛,震撼了幼时的陈逢显,“我从那时就决定要好好专研微雕艺术了。”1981年,台湾印钞厂招工,两间学校仅招4人,广泛涉猎中国书画和工艺美术的陈逢显一举中的,从此入行。
藏羚羊微雕
作为钞票雕版师,陈逢显以钢针雕刻钢板的技艺一磨就是30年。虽有一头白发,陈逢显面容非常年轻。看似仅值不惑之年,他自认为是“心无旁骛,自在其间”。
退休后,陈逢显厚积薄发,创造了系列微雕精品,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灌注其间,轻易勾连起观者的“乡愁”。他曾耗时两年精读《唐诗三百首》,将《游子吟》刻于缝纫针上,将《枫桥夜泊》篆在他的第一艘橄榄核舟上,将唐诗24首刻在蜜蜂翅膀上……
他还制作了一本仅有指甲盖十分之一的微小唐诗集,纸张油墨和装订,尝试了多种配方。“一页一页地装,如果胶水渗到第二页则只好重来。”他对记者笑说,唐诗浓缩了中国人的生命体验,他则用现代文化涵养把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浓缩在毫芒艺术里。
陈逢显刻刀下的十二生肖也独具“中国味”。猴年,齐天大圣怀抱寿桃;虎年,一只白额吊睛锦毛大虫额上描着“王”字;羊年,大陆的“藏羚羊”和台湾唯一的野生牛科动物“长鬃山羊”同时入画,颇有山海经遗风。
“这一点点元素,往往就能调动起人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陈逢显说。他认为,这些文化基因深埋于金庸武侠小说里,停歇在花鸟鱼虫、月上柳梢的审美中,甚至凝聚在中国人的自然观、团圆意识中。
因此,在陈逢显的作品中,有花鸟虫鱼,也有取自《神雕侠侣》桥段的蜜蜂翅膀刺字“过儿吾爱,我在绝情谷底,小龙女笔”,有山水茗茶,也有熊猫“团团”“圆圆”携幼崽圆仔卖萌的全家福。
陈逢显笑称,熊猫是台湾人心头宠,他也最满意这组熊猫作品。他曾多次到台北市立动物园观摩“团团”“圆圆”的生活习性,新一代萌宠“圆仔”诞生后,陈逢显立刻添加造型,成为两岸和谐幸福的熊猫全家福。
陈逢显的微雕作品近年在大陆引起关注,厦门博物馆收藏了他的金茶壶,贵州、福建、京沪的文创业界都盛邀他驻足创作。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福建省文创奖,特邀陈逢显前来“掠阵”。
陈逢显说,台湾在文创界先走20年,经验和养分可供大陆缩短探路时间,而大陆文化蕴含“处处是矿区”,又正不遗余力栽培两岸年轻人薪传中华文化和技艺,两岸结合是双赢局面。“大陆释放好意,为台湾青年设计师开启灯塔,令两岸文创合作渐入佳境。”
曾用狼毫孜孜描摹出甘肃天水伏羲庙的唐槐、麦积山石窟的大佛,在陈逢显看来,这是“中华”意象,也是两岸文创融合的基石,“愿两岸用更开放心态合作,让微雕技艺在全世界发光。”(中新网福州12月26日电 林春茵 劳林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