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流落北美的中国文物“一个家”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郊一栋280多年历史的老别墅,近来吸引了美中文臧圈的许多文化人,3000多件飘落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使坐落在这里的“普林斯顿中古传奇博物馆”成为一个文化磁场。
博物馆长李振中拿出鲜有示人的元代赵孟頫作“七十二贤”图,伴着徐徐展开的30余米长卷,或提笔、或吟诵、或执卷、或凝思、或论辩、或探问-------神态各异、鲜活灵动的72位先贤仿佛从历史的隧道中翩然走来。
该馆藏品包括书画、陶器、佛教艺术、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丰富多彩的体裁、吉祥祝福的寓意、神奇巧夺的雕工、高贵典雅的气质,这些光彩夺目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在岁月的河流中,以非凡的生命力让人类文明的历史灿然生辉。
在海外收购如此规模的中国文物藏品不是件容易事,一位华裔企业家如何对此产生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一项事业呢?
兴趣
收藏起初源于爱好。受家庭影响,李振中从小酷爱中国历史和文化,痴迷古典艺术和古董。2005年起,断断续续收集一些字画和红木家具,那时创业伊始,资金尚不雄厚,时间和精力也有限,做不到大规模收藏。2009年,全家搬到美国后,开始有资金也渐渐有时间和精力关注中国古董艺术品收藏,英语教师出身的他又重操旧业,经营起美中科学文化体育中心,从事文教事业。
7年前,去加拿大多伦多旅行期间,一次不经意走进一位台湾人开的古董店的经历,激发了他蛰伏已久的激情。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文物流落海外历时约百年。在北美民间,不乏怀揣连城之璧而秘不示人的私人藏家。他们当中,有祖辈在中国晚清、民国做外交官或经商时收藏了诸多中国瓷器、家具等文物的美国本土人,也有移民到北美、拥有家传珍宝的台港澳侨胞。
“这些人,有的年事已高,子孙对其藏品兴趣稀薄;有的对世藏几代的文物不懂,手头需要用钱。他们成为我的主要‘上家’。”通过行家介绍,做国际贸易积累了一定经济实力的李振中进入收藏圈子,开始了他的海外中国文物收集征程。
“三力”
李振中尊重卖家,恪守诚信,常能收购到别人珍藏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藏品。
“您收藏这些文物,很了不起,要不然它们可能就被损毁了。”与“上家”交易,他用真诚打动人,“我不太懂收藏,现在慢慢地在学习这些东西。如果价钱您觉得合理,我也能接受的话,咱们就达成一个协议。”
有位女藏家82岁了,精力不济,其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儿子对家传藏品并无兴趣。李振中闻讯后及时拜访。老人问他是做什么的,李振中回答说自己从事文化教育,并开设了一家博物馆,收购这些文物不是马上卖了赚钱,而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这番话触动了老人的心思——想给祖宗集攒的珍宝寻觅一个理想的归宿,于是将珍藏尽售于他。
“收藏不独靠眼力,还有心力和脑力。”凭着一腔热血,李振中跑遍了美国、加拿大、台湾和澳门,包飞机、卡车、租轮船,几番风雨,几经艰辛。
为了收购几个明清瓷器,他曾开着小卡车去匹茨堡老收藏家马克·西尼尔家里,往返11个小时。为收购一对清代花梨木双龙戏珠龙柜和几幅张大千、郎世宁的字画,他同样驱车日夜兼程17个小时,往返加拿大多伦多的伦敦市。
就这样,从古董字画、官窑瓷器,到古家具、唐三彩,再到近现代名人字画、玉器、杂项等,李振中短短7年里收集了美国、加拿大、台湾和澳门8位大藏家的3000余件藏品。
责任
“对于天涯海角的华人而言,经过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中国古老文物,绵延着我们独特的文化源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收集文物的过程中,李振中一点一点获得文化营养,从当初的兴趣使然,逐渐对流落海外的珍贵文物产生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被世界认知的一个信使,也是一个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所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有167万件,尤以英法美日四国的博物馆居多,而海外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超过馆藏数量的10倍,目前海外文物梳理只发现了冰山一角。
秉持三条收藏原则,一是必须喜欢,二是收购支付得起,三是损失承受得起,定居美国的李振中决意把流散在北美、台湾等地的中国文物,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保存起来,传承下去。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去年8月,李振中就收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文物了。近日,他又跑了6个州,包括纽约、弗吉尼亚、马里兰州、麻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鲜有斩获,昔日他的8位“上家”中,4位老人已经离世。
如今,李振中想系统地规整一下自己最初只是凭着兴趣收藏来的宝贝。他把普林斯顿最古老的别墅买下来,作为私人博物馆,给收集来的文物“一个久居的家”。他出了一本书,接下来还将开设一个网站,向热爱收藏的美国人介绍这些藏品。
“文物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李振中说,美国人看到中国的唐三彩、家具就已经震撼不已,我们应让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记者 李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