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西进闯大陆:以“双创”为马 不负韶华
“大陆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充满包容和机会,这个创业项目没有成功,还可以换一个项目重新开始,所以我会努力去成功,但我也不怕失败。”11月的一个午后,台湾青年张睿志回到四川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下称创业园)开始工作。若不是裤脚的泥点,可能看不出这位西装革履、文质彬彬,说着“台湾普通话”的年轻人,刚从乡间田埂上调研回来。
创业园是西部第一家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两年前,张睿志在这里创办了德阳大丰收生技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植物营养液,成为园区早期入驻的台湾青创企业之一。
“刚来德阳时,我除了从台湾带过来的产品,什么都没有。”张睿志回忆,来大陆创业始于在非洲工作的叔叔的建议,开始行动后,才发现真实的创业远比创业计划书复杂、困难得多,好在园区不仅为他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还帮他与农业局和当地的种植大户对接。
为展示植物营养液的效果,张睿志一年前开始种植添加了营养液的羊肚菌。今年张睿志的创业团队已经增加到20余人,不仅羊肚菌带来了收入,更有云南等地的羊肚菌种植户前来购买营养液。
“他们购买的数量不多,主要是试验,看增收效果。”张睿志说,相较于其他创业项目,农产品的创业周期比较长,但他愿意等待。“我很享受现在的创业过程,创业带给我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友谊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与张睿志不同,台湾青年郭冠逸来德阳创业时,曾遭到家人一致反对。“当时我妈妈不能理解,我可以在杭州打理家族的混凝土企业,也可以在台湾过‘小确幸’的生活,为什么会选择来大陆西部创业。”郭冠逸说,他来德阳不仅是想“闯一闯”,更想超越自己的父亲。
郭冠逸的创业项目是无线充电宝。“我曾一周拜访四个投资方,却没有拉到一分投资,也曾经花费大力气去火锅店推销无线充电宝,结果发现并不适用。”郭冠逸回忆,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遭遇挫折、克服困难才是常态。
今年6月,郭冠逸的企业与德阳阳光天使投资基金签署投资协议,成为创业园内唯一获得政府“天使投资”的青创公司。“我觉得台湾年轻人创业时应多和大陆年轻人沟通,听听他们‘接地气’的意见,像我们产品的线下推广和网络宣传,大陆青年就比我了解得多。”郭冠逸说,两岸青年携手,事情会容易很多。
截至目前,创业园已有33家台湾青创企业入驻。园区内,台湾元素随处可见:电梯以台北地铁线路命名,走廊两侧标注着台湾话与四川话的对比,大厅陈列着台湾青年的文创产品。
“我们的园区比较类似于幼儿园,保护创业初期的台湾青年们,但这个保护期只有三年,三年后他们必须要成长,要毕业,要面向市场。”创业园执行长许渊顺告诉记者,园区会为台湾青年提供8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及创客公寓、免息创业贷款,为每一个创业团队配备“项目秘书”,委托在四川发展多年的台湾青年来管理运营园区,但保护不是最终目的,让台湾青创企业通过保护走向市场才是目的。
“不少台湾青年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大陆闯荡,但对大陆的市场、商业模式并不清楚。”许渊顺说,为了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创业环境,园区在台湾开设了创业学院,未来园区会探索“创业+就业”的模式,让部分台湾青年先在园区孵化的企业里完成就业,在工作中成长后再进行创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