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京剧票友越来越多

编辑:母曼晔|2018-10-18 10:50:32|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扮相:古装头、如意冠,她的服装多用鱼的图案进行装饰,这是因为汉语中‘鱼’和‘虞’为谐音……”

 

台上,伦敦京昆研习社创始人李惠馨用英语一一介绍这些行头所代表的含义;台下,英国观众频频点头,赞叹不止。这是在大英图书馆日前举行的一场“京剧研习会”,像这样让观众近距离地观察京剧角色同时全程用英语进行讲解,还是第一次。除了代表青衣的虞姬,花脸的霸王、稳重的老生诸葛亮和舞着长长水袖的天女等角色也逐一亮相,乐师们还展示了京二胡、三弦、月琴等为京剧配乐用的乐器,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这些演员和乐师来自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从2015年起,中国国家京剧院每年都会赴英演出。今年,在大英图书馆的支持下,演员们在正式的演出之前,为英国观众上了一堂鲜活的“京剧体验课”。“短短一堂课让英国观众看到的只能是京剧的皮毛,但我们力求通过外在的扮相、动作和声音,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京剧,这样也更容易接受京剧。”主讲人李惠馨对记者说。

 

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让更多观众看到高水准、原汁原味的京剧,除英国外,剧团每年还会去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演出。“我们原本担心外国观众看不懂,出国演出以武打戏、动作戏为主,但是随着演出的增多,我们发现只要配上到位的字幕,外国观众也能够无障碍欣赏京剧。因此这次我们以整本大戏的形式在英国演出,希望让观众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去了解京剧。”

 

在京剧“走出去”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也会进行一些创新和改编,力图让外国观众更好地观赏京剧。“与在国内表演相比,我们在国外演出时会将动作适度地夸张、放大,这样一来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李胜素说。此次演出的主办方、绅诺国际制作总裁张克蔚对记者表示,在英国的演出也让一些剧目回归了最初的传统。例如,2016年演出《白蛇传》时,张克蔚提议用老生来代替本应是小生的许仙,因为英国观众对小生的“假嗓子”唱腔不太习惯。“其实,当年田汉先生写《白蛇传》时,许仙就是‘大嗓子’的老生,而国内观众更喜欢小生许仙,多年来许仙才一直是小生。在英国演出的《白蛇传》实际上回到了田汉的本意。”

 

经过表演艺术家和文化传播者的不断努力,如今英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京剧票友。几天后,中国国家京剧院将在伦敦为当地观众献上《太真外传》《三岔口》和《金钱豹》三场大戏。“京剧演员的行头非常精美,视觉上和听觉上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非常想去剧院看看整场的演出。”一位英国观众对记者说。

 

(人民日报英国伦敦电 记者 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