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年:列车员老孙和他的16把火车钥匙
编辑: 王瑞颖|时间: 2018-10-12 11:34:51|来源: 新华网
-
孙明金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客运段4344次列车的一名“资深”列车员。从1980年入路到现在,老孙值乘过几代车型,从烧煤取暖的绿皮车,到电气化的空调车,多年的列车员经历,让老孙积攒下不同时期的16把火车钥匙。新华网 任俊明/文 邵守志/图
-
这些钥匙代表着他超过200万千米的乘务里程,也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铁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图为早期火车驾驶员与现在的动车组列车驾驶员的对比。
-
说起这些钥匙,老孙眉宇间有一种自豪感,他说:“跑了一辈子车,对火车钥匙总有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每值乘一种车型,他就会留下一把车钥匙作为纪念。这里面有铁路标配的,也有自制打磨的。对于每一把钥匙,老孙都能讲上一段故事。图为早期列车员与现在动车组列车员的对比。
-
1980年,老孙刚上班时,火车线路上跑的都是曳着煤烟重重叹气的蒸汽机车,声如雷吼,笨若蛮牛。老孙带着他的“五联”钥匙值乘吉林至敦化的列车。图为早期火车列车员为旅客送水与现在动车组列车员送水的对比。
-
虽然全程只有210公里,但一个单程要跑7个多小时。这趟列车运行在高寒山区,冬季室外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六七度。图为早期火车车厢座位与现在动车组列车座位的对比。
-
那时候车体环境差,车厢四处漏风,座席也都是木制的。冬天虽然有锅炉取暖,但旅客还是冻得直跺脚。图为早期火车的外观与现在动车组列车外观的对比。(注:本文部分图片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客运段提供)
-
对于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钥匙,老孙解释说,刚上班那会儿,车体不统一,门、窗、柜、盖都是不同的锁芯,为了方便工作,铁路部门特意制作了这样的“五联”钥匙。
-
这把“五联”钥匙是当运转车长的父亲送给老孙的,如今只剩下了“三联”。“三联”钥匙其实就是三把钥匙,一头连在一起,一头散开,如今变成了“三联”,那“两联”因为帮旅客紧固螺丝时弄断了,这还让他惋惜了好一阵子。
-
在当时能挎上这样特别的钥匙走在车厢,是特别牛气的,不少人向老孙要,他都没答应。如今一晃已经38个年头。
-
1990年,老孙值乘吉林至天津的列车,全列都是老式的22型车体。1000余千米的路途得行驶20多个小时。列车夜间运行时,车内灯光昏暗,找人、换票都很困难。老孙反复琢磨,自制了一把“丁”字型车门钥匙,小电筒是握把,竖杆是钥匙,做工虽然不精细,但很实用,即解决了照明问题,又把两样工具结合在一起方便携带,当时很多列车员都争着抢着要老孙的“新发明”。
-
1997年,老孙从绿皮车调到空调车,正赶上全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火车跑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时速140公里/小时。老孙领到了一把新的车门钥匙,这是一把开瓶器与开门功能合二为一的钥匙,望着自己使惯了的“三联”钥匙,他还有些疑惑,“遇到像绿皮车那样的紧车门,这能使上劲吗?”
-
带着疑问,在走完几趟乘务后,他的顾虑彻底打消了。车内设备采用的是当时国内最好的设计,灯管取代了昏暗的白炽灯,车门开关也更加灵活,车门锁也采取通用的内三角设计,实现全列钥匙一路“通”。
-
老孙还记得,刚开行那会,他一个区间得扫两遍地,用他自己的话说:“闲得闹心啊!”过了半年以后,他才逐渐适应了这个整洁的工作环境。2013年,老孙值乘的列车换成了600伏直供电空调车。他领到了做工更为精细的“康尼”钥匙,内六角、电镀工艺、人体力学设计,小巧精致,用着轻便、省力。此时的车厢,明亮洁净、平稳舒适、冬暖夏凉。
-
提了速的火车,很多原来要坐二、三十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做到了夕发朝至,很多时候,旅客在车上睡一觉就到了终点。老孙对此深有感触:“工作环境比在家里都要舒坦,连续六次大提速,中国铁路开启了新时代。”图为老孙在展示一把“原装进口“的火车钥匙。
-
2017年,老孙由于腰部做了手术,再次回到了绿皮车工作。用他的话说,又回到了起点。谈起现在运行的高铁列车,老孙笑着感慨羡慕如今的列车员,刚上车就赶上了好时代,再也不用受他当初的那份苦。
-
再有两年多,老孙就要退休了。退休后老孙有个愿望,带着老伴儿,坐上高铁列车,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新华网 任俊明/文 邵守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