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渲染2020大陆武力攻台为哪般?
台防务部门近向立法机构提交年度“中共军力报告书”,宣称大陆计划于2020年前完成对台全面性动武作战准备,预测大陆对台动武的“七个时机”(台湾宣布“独立”、明确寻求“独立”、内部动荡不安、获得核武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对话延迟、外国势力介入台湾岛内事务及外国兵力进驻台湾)及“四种方式”(军事威慑、海空封锁、火力打击及联合渡海登岛)。台当局选在当前时机渲染2020年大陆武力攻台无疑与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不无关系,显然是有意借此打悲情牌,试图拉抬民进党较为低迷的选情,为赢得选战加分。
台防务部门推出“中共军力报告书”,竭力渲染大陆2020年武力攻台的讯息,虽有着其一贯的意图,包括:借此突出台湾面临的军事威胁,为台军增强军费、加强军备建设、提升战力找寻借口,营造氛围,从而使台湾防务预算逐步增加到美国希望的占GDP的3%水平,既迎合了美长期以来对台湾的要求,又实实在在增加了台军费预算。同时,也有着借此寻求美向台提供先进武器装备的考虑,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以台制华”的企图更加明确,台在美战略上的份量有所加重,打“台湾牌”力度加大,台当局身价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对大陆武力威胁的渲染,便于争取美向台提供更多先进的武器装备,提升台军事抗衡大陆的能力。
除上述外,台当局选在距年底选举仅2个多月的时间点,推出“中共军力报告书”,渲染大陆2020年武力攻台,明显有为年底选举考量的因素。2016年岛内第三次政党轮替,民进党重新夺得政权,虽“一党独大、全面执政”,可施政不彰,执政形势恶化,发展势头受到有力遏制。执政仅仅两年多,陈水扁时期的败像已现,意识形态作祟,重政治轻民生,不断“去中国化”,“台独”动作频频,心思根本不在经济、民生上,致使经济雪上加霜、持续低迷;“换位子就换脑袋”,政治诚信荡然无存,被喻为“发夹弯”当局;施政乏善可陈、问题频出,重大施政政策推动不力,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能源转型、转型正义等不仅无起色,还加剧了社会纷扰、对立;执政后重大事故一件接着一件,重创当局形象。加之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紧张对立,台海局势重陷高危,间接造成台各行各业经济大萧条;两岸关系的紧张,也加剧了岛内投资环境的恶化,外资赴台投资疲软,岛内企业信心明显不足,产业、资本外流;台涉外空间遭到严重挤压,两年多来已有5个国家先后与台“断交”,原本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也被停止。执政的败像,使得蔡英文及当局施政满意度、支持率一降再降,不断创下新低,受之影响,民进党年底县市长选情低迷,席次可能有较大幅度下滑,甚至有学者分析民进党极可能重蹈国民党2014年县市长选举覆辙,一旦如此,蔡英文2020危矣,民进党执政地位不保。所以,蔡当局高度紧张,千方百计、想法设法拉抬选情,力保县市长席次不减或少减。渲染大陆武力威胁自是稳定、提升选情的手段之一,企图借此转移民众对民进党执政不满的焦点,又可挑起民众对大陆的敌视与仇恨,弱化大陆惠台政策产生的巨大影响,还可缓解两岸关系紧张对台当局形成的压力,争取一举多得,拉抬民进党低迷选情,这也是民进党在过往选举中惯用的伎俩。
其实,渲染大陆武力威胁只是民进党当局拉抬选情的系列动作之一,近期面对选情吃紧,蔡英文不失时机频频赴各县、利用各种场合为民进党候选人站台辅选,为了更为有效改善低迷选情,蔡当局不失时机操弄“统独”议题,明显加大“去中国化”的力度,宣称 “台湾属南岛文化,与中华民族是不同血统”,将中华文化彻底排挤出台湾文化,从根上将二者截然地割离开来,进而否定两岸同源、同种、同根的事实;重新调整历史新课纲,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通过对历史的片断化、主题化达成“去中国化”,割断两岸的历史连结;近日台北市“忠烈祠”主办“秋祭忠烈祠殉职人员典礼”,蔡英文偕“五院院长”出席,当奏“中华民国国歌”时,蔡英文、赖清德均嘴巴紧闭拒绝发声,尤其是蔡英文还向旁边“啐”了一口,被视为向“忠烈祠”殉职人员吐口水,引发外界强烈反响,被批糟塌“军人节”,质疑其连“国歌”都不唱,凭什么当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人士还操作“东京奥运会正名公投”,意图用“台湾”名义参加2020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奥运会。在县市长角逐进入白炽化的敏感时期,民进党执政当局的这些作为显然是要加剧台湾在“统独”议题上的纷争和内耗,借此增加曝光度,扩大影响,巩固泛绿选票,提振县市长选举选情。(杨泽军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兼职教授))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