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台当局修改课纲“去中国化”有诸多危害

编辑:左妍冰|2018-08-16 09:43:40|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当局“教育部课审大会”8月11至13日审议社会科课纲草案,根据台湾《联合晚报》此前报道,根据草案,台湾高中历史将不再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三个领域,将过去的中国史大幅删减,从原本的1.5册内容缩减为1册,并将中国史放入东亚史的脉络下进行讨论。

 

此外,旧历史课纲是按照年代或朝代顺序编排,更改后的新课纲则采主题式分4个单元,分别为“中国与东亚的交会”、“国家与社会”、“人群的移动”以及“现代化的历程”。这个社会科课纲草案,被台当局“教育部课审大会”8月13日毫无悬念如人们预期的那样顺利通过。

 

无论是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还是大幅删减中国史内容,以及将历史课纲由按照年代或朝代顺序编排,改为采主题式分单元编排,都是“去中国化”的实际动作。

 

这是台湾当局在以往陈水扁任内,将历史科由原本所采“本国史”与世界史二分法,改采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三分法,和去年蔡英文任内修改语文课纲降低文言文比例、减少选文之后,迈出的又一个以修改课纲方式“去中国化”的重大步骤,至少具有如下诸多危害:

 

将给台湾的中国历史教学造成浅薄化。台湾暨南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徐泓指出,强化东亚史而把中国史归于其中,其实是用西方研究中国的史观,同样是一种矮化。如今大学里教日本、韩国史都廖廖无几,又有多少教师能够清楚东亚史脉络,这次的课纲仍是行“去中国化”之实。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会长段心仪指出,把中国史置换为东亚史,首先就会面临材料不足的问题。当然老师可以随便找一两篇文章给学生,但这样就会变成老师给什么学生只能学什么,教学浅薄化。若是老师很认真,又变成要找太多资料,例如赋税要找中国古代制度,再找日、韩赋税来比较,“开什么玩笑,连老师都还没有这种能力,遑论学生!”

 

造成教学浅薄化不光是这两位专业人士所讲的这些,事实上,将中国史由原本的1.5册内容缩减为1册,既减少内容又减少课时,也必然造成中国历史教学浅薄化,会使教学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认识片面、肤浅、模糊。

 

将加剧台湾民众对中国史的世代纷争。台湾曾经多年的课纲是实行“本国史”(即中国史)与“世界史”二分法,中国史包括台湾史,台湾史只是中国史的一部分,那时学习二分法历史的台湾学生,自然对中国史了解掌握得最全面、最具体、最准确。

 

后来台湾当局为了彰显所谓的“台湾主体性”,透过修改课纲方式造企图“着重台湾,淡化大陆”。以往的陈水扁当局将历史课纲由“本国史”与世界史二分法,改为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三分法,比较大地增加台湾史的内容和课时,减少中国史的内容和课时,那时学习三分法历史的台湾学生,对中国史就比之前学生了解掌握得比较少、比较浅,彼此之间对中国史及两岸之间的历史脉络关系认知就会出现差异,产生一定的争执。

 

而今,蔡当局在去年语文降低文言文比例、减少选文的基础上,再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减少中国史的学习内容和课时,那台湾学生学习据此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就会对中国史及两岸之间的历史联结了解得更少、更浅,这样台湾学生对中国史的看法就会与之前的学生看法大不一样,无疑会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台湾世代对中国史的纷争,对台湾社会的和谐稳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将妨碍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蔡当局这次修改历史等课纲“去中国化”,将可能培养更多的“人造独”,扩大“台独”的民意基础,增强“台独”分裂势力的民意底气,助长“台独”势力的发展,增加大陆对台湾的疑虑,加剧两岸之间的疑虑、对立、对抗的紧张气氛,降低台湾吸引内外投资和人才的能力。

 

将可能增加两岸民众之间的疑虑,降低两岸民众之间的信任感,增加彼此之间因对中国史认知差异进行交流合作的困难。台湾多次民调显示,许多台湾青年学生愿意去大陆学习,也有许多台湾民众愿意到大陆去创业、就业,乃至有不少台湾民众愿意到大陆定居生活。如果现在的台湾学生学习了据蔡当局这次修改课纲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史、两岸的历史联结不了解,误以为两岸“一边一国”,不仅对大陆的资源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体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不了解,而且具有“台独”意识,就会对大陆感到陌生,跟大陆民众交流合作就容易产生歧见,增加交流合作的障碍。

 

同时,受到“台独”史观毒害的台湾学生,有可能错误地认同和支持“台独”分裂势力,成为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独”、投靠美日遏制大陆发展的帮凶和马前卒,成为两岸和平统一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中国台湾网网友:张良骅)(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