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那个千年瓷都景德镇造直升机造得风生水起

编辑:王瑞颖|2018-08-09 09:49:20|来源:浙江在线

说到景德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毫无疑问的,瓷器。

 

这座世界瓷都,千年窑火不断,曾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每年,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爱好者都会慕名来到景德镇,在这里的“洋景漂”(为陶瓷艺术到瓷都景德镇的外国人)更已达5000多人。

 

然而在陶瓷的光环之下,这座城市还有着另一面。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纪念建军90周年的朱日和阅兵、亚丁湾救援……在这些重要历史节点和历史事件中展翼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直-8运输型直升机等直升机,其研发、制造均来自景德镇。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几天前,记者跟随“大江奔流”采访团来到景德镇,探访了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古城。

 

【源起】

 

“景德镇跟直升机的渊源要从三线建设的时候讲起,昌飞和六○二所的骨干就是那时从东北迁过来的,现在还有好多职工有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淼告诉记者。

 

三线建设,这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1964年起,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短短十几年间,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成为推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加速器”。

 

而正是在那个时候,在航空工业上并无建树的景德镇与直升机之间产生了联系。

 

1969年10月,经中央军委和周恩来总理批准,决定在江西建设直升机及其发动机厂。11月22日,国营昌河机械厂即如今的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又称六○二所,也于景德镇创建,成为我国唯一以直升机设计、试验和相关课题预研为使命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单位。

 

景德镇造飞机,就此拉开帷幕。

 

【勋章】

 

在中国,昌飞和与其有着亲缘关系的哈飞是国内仅有的两家国家重点直升机制造企业。承袭三线建设的使命,一直以来,景德镇直升机基地以军用为主,近年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这里更已发展成为国内军民用直升机产品的主要提供地。

 

近五十年来,昌飞和六○二所经历了无数的光辉时刻。

 

1985年12月11日,昌飞和六○二所研制成功并交付部队的第一款直升机——直-8型机成功首飞。

 

如果说直-8是以法国原装进口整机为基础进行仿制而来的话,那么2012年11月12日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武直-10,则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专用武装直升机,昌飞和六○二所携手研发,着力打破了国外发动机和关键材料封锁。

 

近年来,昌飞更走出了一条坚实的军民产品和技术融合之路,在直-8平台的基础上,快速研制出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达为13.8吨,可一次性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 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千米。当前的昌飞已经拥有起飞重量从1吨到13吨的系列化直升机产品满足军民用户需求。

 

更有意思的是,在昌飞负责人介绍发展历程的时候,记者发现了一段以民养军的历史。

 

在五菱荣光成为网红,长安、金杯新贵崛起的当下,或许已很少有人关注昌河汽车。1982年,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就诞生在景德镇,由昌河汽车研制。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中国军工系统面临军工任务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

 

为了以民养军,昌飞进军汽车行业,成立了昌河汽车。对于一家造飞机的企业而言,造汽车就简单了不少,刹车片就找飞机刹车厂,尾撑杆飞机上也有,昌河汽车正是用飞机生产的特有工艺,率先做出国内首台微型客车。此后,昌河的后继微型汽车一度风靡全国,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微型车市场,在那时的北京出租车市场更占据半壁江山。

 

由于“军转民”起步早,当直-8的研发排上日程时,昌飞把在汽车等民品上赚得的利润补助到飞机的研制中,渡过了难关,实现直-8首飞上天,形成了军民品比翼双飞的局面。故而,直到现在,在介绍昌飞的发展阶段时,以民养军仍是未被遗忘的关键词。

 

【探营】

 

想要进昌飞一看实属不易。刚一下车,记者就体验到了国家一级保密单位的“待遇”:身份信息仔细核对,摄影摄像设备不得入内,有些资料不能看,有些车间不能进。

 

走进总装车间,高大的武装直升机、运输机整齐排布,什么叫热血沸腾,可能就是用在走进这类车间的瞬间吧。

 

在这里,记者学到了一个新词——脉动式生产。

 

传统的飞机生产方式是飞机不动,停在固定机位,各工种的装配工人依次进场工作,直至完成全部组装。然而这种方式效率低、耗时长。于是,脉动生产线,这种介于传统的固定站位装配与汽车流水线式连续移动装配之间的装配生产线诞生了。

 

记者在总装车间看到,从前往后,停着处于不同装配进程的直升机,每一个工位上都会写明此处装配的是直升机上的哪些系统。例如,传动系统、旋翼系统便处于较早的装配步骤,而当这一步骤中的所有系统安装完毕后,飞机下的气垫装置就会启动,向后滑动至第二个工位,在那里,负责发动机系统等装配环节的专业工人随即开始工作,而后到第三个工位,第四个工位,直至依次完成每个程序。正是有了脉动生产线,既把车间同时装配多架飞机变成了可能,又保证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我们昌飞可是‘中国制造2025’首批示范单位。你看,车间里的每个工位上都有一台智能装置。”昌飞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开工前,工人只需要拿扫码枪对准自己工作证上的条形码一扫,屏幕上变会显示出这一天的工作内容。“这个系统并不是工作完以后的记录系统,而是工作完全跟着智能系统走,当你完成对应的工作以后,只需扫码退出,随后检验人员变会根据系统上录入的工作流程对工人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检验。”

 

【前景】

 

如今的景德镇已经不仅仅是昌飞和六○二所两张名片。

 

不久前,一架JH-1无人直升机飞进了景德镇郊区的庄湾村,标志着阿里巴巴集团菜鸟网络与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联合在当地完成了首次无人直升机空中高载重配送包裹测试。

 

“菜鸟公司主动和我们公司接洽小青龙物流型无人机项目,意在通过小青龙无人直升机运载包裹,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目前,这架起飞重量达600公斤的无人机是起飞重量最大的物流型无人机。

 

“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年产300架直升机,产值100亿的目标。”这家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公司便是新贵。“目前,六○二所还是唯一的直升机大型科研机构,我们马上要成为第二家了。”公司总经理徐大淼说。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出了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动员令。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有着深厚基础的景德镇,在这块大蛋糕面前,自然当仁不让。

 

“让直升机飞入寻常百姓家。”最初在位于景德镇的江西直升机科技馆看到这句话时,记者有些不以为然,内心潜台词是:心是不是有点大?

 

而直到驱车来到景德镇昌江区吕蒙乡,记者才意识到,景德镇人的脑洞大开是有底气的。在这里,航空产业建设工地的热火朝天,一座航空小镇呼之欲出——首期投资近20亿元,3家整机生产企业、31家航空零部件企业陆续落户,航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包括航空文化旅游、航空整机研制、航空零部件配套、航空综合服务各大板块。

 

“未来开飞机将跟开汽车一样,国外有些城市已经拥有立体式空域,民航飞机不断起降,小型通用飞机来来去去,‘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不是天方夜谭。”徐大淼说。

 

有了飞机制造,还要有运营和有空域,在这方面航空小镇“霸主”昌飞再次走在了前头,建起了江西通航飞行服务站。

 

记者在昌飞公司内的服务站看到,一块硕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大量飞机活动的信息。每一架飞机的高度、经纬度、速度,都被实时监测,运行轨迹一清二楚。

 

“这套空管系统就是一个天网,对境内的低空空域进行全面管控,实现低空1000米以下飞行看得见、呼得着、叫得应。”据介绍,目前,昌飞承建的空管系统,已经实现了南昌和景德镇互联互通,未来将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记者 陈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