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中国没必要操纵人民币汇率

编辑:母曼晔|2018-07-31 11:22:2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

针对美国最近单方面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近日对美国媒体表示:“我们没有任何中国操纵货币的证据。”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311

IMF首席经济学家 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 (资料图片)

 

其实,“中国汇率操纵论”是美方老掉牙的说法,既缺乏客观根据,更有悖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所言,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需决定,有贬有升,双向浮动,中方无意通过货币竞争性贬值刺激出口。

 

按照IMF的定义,“汇率操纵”是指一国利用对本国汇率的长期、大量、单方向干预,导致汇率对本国贸易有利,从而在贸易中获取非正当利益的行为。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没有操纵汇率以刺激出口的动机和必要性,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国内消费已成为主导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8%,其中,消费对GDP的贡献度达到78.5%,而净出口则是负值,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度在不断降低。随着国内生产和居民消费的不断升级,中高端消费将推动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消费对中国经济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根本没必要通过干预人民币汇率的方式来刺激出口。

 

二是扩大开放将对人民币资产形成坚实支撑。中国金融市场相对欧美国家金融市场来说,收益更高,潜力更大。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资产日益受到境外机构的青睐,6月境外机构大幅增持中国国债就是直接证明。预计海外资金将持续流入,促进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平衡。

 

三是干预人民币贬值是得不偿失的。今年以来,中国推出系列措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扩大进口,如果这时干预人民币贬值,势必会大幅增加进口成本,更何况目前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口增速远远高于出口增速(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4.9%,进口则同比增长11.5%),在此背景下,采取人民币贬值策略,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此前,IMF对中国评估结果显示,人民币币值与基本面大致相符。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已实现基本均衡,不存在“被低估”的问题。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312

人民币创意图 作者:陈锡文

 

首先,与全球避险情绪上升有关。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刺激了全球避险情绪,影响了整个外汇市场,带来美股反复波动,市场不确定性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下行。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更多是市场情绪化的表现。

 

其次,与美元指数走强有关。从整个上半年情况来看,美元指数总体上涨了2.45%,但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仅下调1.67%,远低于美元指数的升幅。因此,人民币出现波动,是避险情绪升温下市场自发的“补跌修正”行为。随着美元指数近期在95附近震荡盘整,未来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有限,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有望缓解。

 

第三,与美联储加息有关。4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贬值8%以上,而在这期间,美国货币政策正处于加息及缩表进程中。美联储通过3月和6月两次加息,并将今年加息次数由3次提高到4次,同时配合相应的缩表措施,回收流动性。而中国央行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前瞻性预调微调,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一定程度上,本轮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所导致的市场行为,不存在干预的成分。

 

正如有些分析人士所指出的,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未超出合理区间,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中仍属相对强势。汇率双向波动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在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外汇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完全有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完全没有干预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必要。

 

(国际锐评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