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产权贡献者之一

编辑:左妍冰|2018-06-05 10:53:1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公布10周年纪念日。在当今世界处在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的大背景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重大程度前所未有。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中国扩大开放的四个重大举措之一,并通过“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加大执法力度”和“鼓励中外合作”三个要点指明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努力方向。结合当今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知识产权的作用演变来看,这三个要点十分关键。

 

知识产权实力成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从“世界工厂”位置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的过程。而支撑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是专利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专有权、版权、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当今世界,谁主导知识产权,谁就拥有全球价值链的利益主导权。很多巨型跨国公司,自身并非技术的研发者,更不是产品的制造者,甚至不是服务的真正提供者,仅仅是知识产权的采购与集成者,却主导着整条全球价值链,这就是知识产权实力使然。因此,提升知识产权实力,才能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

 

知识产权风控是促进知识产权化的枢纽环节。知识产权实力并不等同于创新能力。创新是把新技术或新模式创造出来,并用它来改变市场结构的过程。而知识产权实力则是把这一过程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或个人所要从事的行为——例如研发、销售等,表达成诸如专利权、商标权这样的法律权利的能力。而市场主体是否把经济行为转化为知识产权,并不仅仅取决于侵权行为受到打击的力度,而取决于知识产权所面临的被仿冒风险有多大。因此,可以说,当前中国并不缺少创新,缺少的是创新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程度;不缺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决心,缺少的是对知识产权所面临潜在风险的控制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不仅是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更包括通过登记、注册、授权、监管等手段对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

 

知识产权布局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关于市场相互准入的规则设计。在相互开放市场准入的条件下,保护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保护其获利权,相应地,对方国家也要保护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由此不难推论: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悬殊,则拥有知识产权量更多的一方将获得更多利益。现实中,发达国家尽管可能不是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但却积累了更大量的知识产权。而中国的奋起直追则体现在新增知识产权量位居世界前茅。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走向更广、更深的国际市场,关键在于要有能够引领创新方向的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并由此产生出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产权贡献者之一。2017年中国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1万件,同比增长12.5%,排名跃居全球第二;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74.8万件,同比增长55.72%,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中国与世界必将在相互扩大开放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力量。(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贾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