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戏剧治疗、重新就业,失智者关怀探索中前行
在贴有防撞墙纸的活动室,年约六旬的林一申和邱孟晖将椅子当作自行车,在戏剧治疗师引导下,“骑”到台北万华区的夜市,“吃”蚵仔面线。
30日在台北Young记忆会馆进行的戏剧治疗课,是失智症患者林一申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以让肢体和心灵得到放松。”
近日,位于台北泰顺街的Young记忆会馆内,戏剧治疗师黄暐筑(左)在给失智者上课。
黄暐筑表示,虽然尚无科学研究证明戏剧治疗对失智者的帮助程度,但多数患者课后表示很开心,也更愿意与人交流,相信有助延缓症状恶化。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失智症是指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会影响记忆、注意力和语言表达等。据台湾卫生福利事务主管部门最新预估,台湾失智者2017年底已逾27万人,并以平均每年1万人左右速度增长。
失智者的照护成为此间面临的一大挑战。近日,台北一位失智者独自在家时误喝清洁剂身亡,受到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台湾目前有社区服务据点134个、失智型日照中心20个、失智失能混合型日照中心175个。
不过,台湾失智症协会秘书长汤丽玉认为,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孩子却越生越少,抚养压力越来越大,希望有更多资源支持失智者家庭。
相关协会正探索失智者照护之道。据了解,目前全台专门服务失智者的社团至少有10余个,而将之纳入高龄群体关怀的社团则更多。
图为失智症患者向记者展示饼干制作流程。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2002年成立的台湾失智症协会,是较早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社团。协会通过办瑞智学堂、互助家庭等,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该协会理事长赖德仁3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失智者不是老年人“专利”。国际上将失智时未满65岁者称为年轻型失智症患者,目前全台推估有1.2万人。相较于老年患者,年轻患者更易冲动,需有针对性的照护。
戏剧治疗师黄暐筑(左)在给失智者上课。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位于台北泰顺街的Young记忆会馆,是全台首家专门提供年轻型失智者日间照护的机构,开设有戏剧治疗、有氧韵律操等课程。
33岁的戏剧治疗师黄暐筑告诉记者,虽然尚无科学研究证明戏剧治疗对失智者的帮助程度,但多数患者课后表示很开心,也更愿意与人交流,相信有助延缓症状恶化。
3年前从英国获得戏剧治疗执照的黄暐筑说,戏剧治疗在欧美行之有年,但台湾还没有这类证照制度,希望推动相关工作。
Young记忆会馆30日举办成立一周年记者会时宣布,将于下月推出咖啡坊,每周六由失智者制作饼干和咖啡贩售。
赖德仁表示,有些年轻型失智者尚有工作能力,可能是家庭经济支柱,被迫离职且无法获得社会福利支持,则家庭经济会较困难。希望给失智者重新工作机会。
由于失智者相对健忘,咖啡坊特别印制了饼干制作流程等卡片,另有志工协助。
赖德仁说,目前Young记忆会馆只能服务约120名患者,占全台患者的比例很低,希望更多人投入到这项事业。
此一倡议,正得到越来越多民间力量响应。秉持“社区互助”理念的华山基金会,为“失智、失能、失依”老人提供到宅服务;近期还有台湾超商宣布,将在屏东三地乡建置全台首座“偏乡失智友善模范社区”。
失智者家属庄女士认为,在专门为失智者提供照护的场所比较轻松,有志工帮忙,家属也可交流经验。
林一申则说,在公共场合行动缓慢时,请大家不要介意,期待有更友善环境。(中新社台北3月31日电 记者 陈小愿 张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