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畅谈行业发展: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弯道超车”
3月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落下帷幕。在昨日上午举行的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多位政协委员在谈到芯片、高铁和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核心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集成电路列入发展实体经济的首位,可见集成电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革命的核心技术和主要推动力。在当下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如苹果手机、谷歌下围棋机器人,其背后都是由许多的芯片在支撑着海量的计算、处理、传输和通讯。
“我们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总体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邓中翰认为。
提到未来工作的开展,他介绍:一要在成熟技术路线上追赶国际巨头;二要在市场旺盛的新兴领域与国际巨头并跑,争取弯道超车;三要有换道超车的思维,敢于在国际前沿的无人地带自主创新,制定标准,打造新动能、新模式、新的产业链,在无人地带领跑。
我国高铁网络已经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卢春房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个是补短板,就是把非自主化的部分实现自主化。比如2013年研制中国标准的动车组,即复兴号,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化,其安全、节能、降噪的性能是先进的。另一个是上水平,就是把先进的部分保持住。比如研发了新型的三型板,解决了轨道板中间层离缝的问题,这种轨道板在世界上都是独具优势的。
对于下一步高铁如何发展,卢春房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点:要研发环境感知、自学习、自决策的智能技术;要研发高速磁悬浮列车、真空管道飞行列车;还要研发更节能、更环保、噪音更小的动车组。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介绍公司“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就时,也多次强调要掌握核心技术。
舒印彪称,截至目前,国家电网海外工程总承包额累计实现400亿美元,带动中国装备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服务“一带一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在技术、装备和管理上具有显著优势。
在谈到参与“一带一路”的体会时,舒印彪表示,主要体会是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并将技术优势打造成标准优势,向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我们依托特高压等核心技术主导编制了51项国际标准。” 舒印彪说。 (李春莲 刘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