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成就可慰中山先生——访澳门镜湖慈善会理事长刘永诚

澳门曾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悠久的澳门镜湖医院,是孙中山先生最早行医的地方。在先生诞辰152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澳门镜湖慈善会理事长刘永诚。

 

刘永诚首先向记者介绍了镜湖慈善会成立的历史背景。清末年间,中国内忧外患,当时澳门人口中超过九成是华人,劳苦大众占了绝大多数,生活困苦,求医无门。150多位澳门大中商户、社会贤达遂筹资于1871年组建了镜湖慈善会,镜湖医院也在同一年开业。

 

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领风气之先,当时的华商和知识界普遍接受科学救国、教育兴邦的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在澳门华人中迅速传播。加上孙中山先生对澳门非常熟悉,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亲属也多在澳门居住,因此这里成了他行医和早期革命工作的重要一站。

 

刘永诚说,1892年,也就是孙中山先生就读香港西医书院最后一年,应镜湖邀请来澳门行医,前后约一年时间。他也成为镜湖医院第一位西医,让镜湖医院从一家纯粹的中医医院转型为一家中西医兼具的综合性医院。

 

孙中山先生在镜湖医院行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段经历实为其早期革命运动的一部分。1892年10月至1893年3月,镜湖医院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两次借款给中山先生,共计白银3168两,资助其革命宣传之用。当时,孙中山先生每天到镜湖医院“赠医”2小时,不受分文,并无酬金,以成善举。12月,孙中山又在澳门开设了西医药局。

 

“这两笔借款金额接近镜湖医院当时全年支出经费的一半,证明镜湖医院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对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的认同。”刘永诚说。1897年,孙中山先生将这两笔款项交还给镜湖医院。

 

孙先生来澳初期住在镜湖医院院内旧式庙堂式建筑的第二栋阁楼,现已改建成门诊楼。他在镜湖行医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办公桌、台灯、长衫等物品,由镜湖医院送交国家保管,现在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展出。

 

刘永诚认为,如今,国家的发展成就,足以告慰先生,而镜湖慈善会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伴随国家和澳门的历史变迁,发展壮大。

 

刘永诚说,镜湖慈善会创立至今已有147年历史,一直坚持“服务社会”的宗旨,致力于慈善、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四个范畴的慈善公益事业。目前,镜湖医院慈善会属下包括镜湖医院、镜湖护理学院、镜平学校等多家机构,公益慈善体系成熟完备。

 

刘永诚本人从事房地产行业,曾任两届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他在2010年9月进入镜湖慈善会担任副理事长,2016年9月出任理事长,如今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

 

“在镜湖慈善会服务,不领薪水,并且要有所贡献。”刘永诚说,“作为澳门人,能够加入镜湖,很荣幸,能够为整个澳门社会服务,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荣誉。”(新华社澳门电 记者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