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荩忱渠”获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喜添世界名片
|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08-22 16:25:31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荩忱渠”纪念碑。(湖北省宜城市台办 朱四新 摄)
近日,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结果在加拿大揭晓,分属湖北宜城和南漳两地的“荩忱渠”被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填补了湖北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空白,也为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增添了一张靓丽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张自忠,字荩忱。“荩忱渠”又名“白起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国鄢城(即别都楚皇城,今宜城市郑集镇皇城村地域)时,在蛮河武安镇立碣壅水、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一项军事工程,故名“白起渠”,距今已有2297年历史。秦灭楚后,宜城在历史上曾4次试图修复白起渠用于农田灌溉,但均未成功。1939年,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奉命率总部驻节宜城,负责汉水对日防线。期间,张自忠将军亲率官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再次对白起渠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程。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在宜城长山与日军作战中壮烈殉国,白起渠修复工程未能竣工。1949年后,中央拨付专款,宜城和南漳两地共组织4万民工参与白起渠修复工程。1953年4月15日,白起渠修复通水,灌溉宜城和南漳共30万亩农田。白起渠蜿蜒49.3千米,因此也称为百里长渠;当地人们为了怀念张自忠倡导和主持修复白起渠的善举,又亲切地称白起渠为“荩忱渠”。
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牺牲在战场级别最高的将领,也是中国海峡两岸民众都敬重的民族英雄。1991年,宜城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2015年,宜城建成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2016年10月,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纪念园)被命名为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荩忱渠”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台湾网8月22日宜城讯 中国台湾网湖北省宜城市台办通讯员 朱四新)

“荩忱渠”郑集段。(湖北省宜城市台办 朱四新 摄)
相关新闻
- 2018-08-10云南龙陵松山抗战遗址被设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 2018-06-27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总数已达66家 其中新设6家
- 2015-02-13【陕西】黄帝陵成为西北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 2015-01-16【福建】“客家家训馆”吸引台湾游客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