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舆论质疑当局能源政策转型:成本高昂、更添风险
|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8-07-10 10:07:35 | 来源: 中新社 |
多家台湾媒体连日就台当局能源政策转型提出质疑,忧心沉重的转型成本将由民众与企业界承担、转型过快或将带来更大安全风险。
台湾第四核能发电厂(核四)第一批燃料棒于本月4日运离厂区、将送往美国拆解,舆论认为此一发展等同宣告建设进行一再延宕的核四不再运转。
《中国时报》8日社论指出,台当局一意孤行坚持“废核”,送走的不仅是核四燃料棒,也送走了能源供应的最后保险,置台湾于严重的风险之中。
文章直言,废除核四的直接、间接损失高达7000亿元(新台币,下同)以上,全面废核的损失更在一万亿元以上;但真正的代价不仅于此,若全面废核,台当局计划以绿能取代核能,而太阳能与离岸风电等绿能的建设成本需要近二万亿元,所有的投入成本最后恐由民众与企业来支付。
社论指出,发展绿能还须付出高成本和不稳定这两个“隐形代价”。如此一来,台当局不仅要废核、建设绿能发电,还要大力增建火力发电厂;为此,台湾预估将承受高达三万亿元的代价,民众健康也将受到更大威胁。
另外,台湾离岸风电厂商6月22日完成价格竞标,得标价格低于台电每度2.6元(新台币,下同)的平均电价,各界议论纷纷。
《工商时报》社论质疑,此次风电价格竞标,结果是“低价者全拿”,不但对得标厂商没有附加条件,开发商也不需要肩负“带动相关产业”的政策任务,似违背了台当局发展再生能源的政策初衷。
《联合报》评论指出,“核四”已被销毁,离岸风电的浪费不仅加重民众电价负担,甚至将影响台湾电价的竞争力。台当局不能补足用电缺口,却订下如同“割地赔款”的离岸风电合约,能否落实已是疑问,未来的巨额融资会否引发金融风险更是无法预料。(中新社台北7月9日电 )
相关新闻
- 2018-07-10台当局统计:上半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同比增长14.2%
- 2018-07-06台媒:台当局“新南向”沦为“新难向”
- 2018-06-29台当局拒绝大陆记者驻台申请 绿营也起质疑声
- 2018-06-28网友:台当局混淆视听的图谋不可能得逞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