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要久久为功”——人大代表热议民生焦点
|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3-07 09:18:09 | 来源: 新华网 |
“乡村振兴要鼓励人才进村”“要以更大的决心规范课外补习机构”……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基础教育、脱贫攻坚等民生焦点问题,引发代表们的热议。
“三峡水库是我国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事关民生和经济发展。然而当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的发言首先抛出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任务安排。谢德体说,作为常年研究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的学者,他感到特别振奋。
谢德体建议,国家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专项给予倾斜,将三峡库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范围。
“我这里也有一个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说:“当前校外培训可以说是‘席卷全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沉重负担和普遍焦虑。”
这番话引来了现场代表的广泛认同,不少人频频点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民生问题要久久为功。”刘希娅说,相关部门应以更大的决心规范补课机构,解决监管不足、教学内容督导不够、培训学校与升学挂钩等关键问题。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会主任冉慧建议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农村搭建起致富平台。
“关于乡村振兴,我认为要做好四件事——鼓励人才进村、因地制宜规划产业、打通资金下乡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接过话筒。他说,目前乡村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才,要制定人才返乡下乡政策,吸引和鼓励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进村。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曹清尧的一番话引发了现场共鸣。他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重在返乡下乡人员中发展党员,以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提高支部领导、服务发展的能力。(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郑明达、陈国洲)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