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2017年两岸关系回顾

2017年两岸关系在不断升级的冷对抗中结束。台湾当局继续其对两岸关系的错误判断,执迷不悟地在“去中国化”和纵容“台独”势力发展,大陆方面则严守一个中国底线,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

 

一、官方关系:冷对抗不断升级

 

2016年12月3日蔡英文与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事件,就注定了2017年的两岸关系绝对不会平静,决定了两岸关系将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中演进。而蔡英文当局依然拒绝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根本性质问题上做出明确答复,进而在“柔性台独”方面断然推进的措施也注定了两岸官方继续停摆,两岸冷对抗的升级是2017年的必然。

 

 

2017年“5·20”之前,蔡英文通过《联合报》采访提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向大陆试水。在她看来,“新情势”就是民进党上台和特朗普当选给台湾当局带来新的亚太局势和新的机会;“新问卷”就是企图找到有别于“两岸一中”的两岸交流政治新基础;新模式就是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新方式。但是,大陆不可能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底限问题上存在任何让步的可能。台湾当局从此以后拉高调门,在两岸关系冷对抗升级问题上越走越远。

 

由于两岸双方在两岸关系性质问题上的认知南辕北辙,台湾当局的所谓“邦交国”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巴拿马借机与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央人民政府建交。之后,尼日利亚等五个国家和地区要求台湾驻当地办事机构更名,去除“中华民国”或“台湾”字样。另外,国际民航组织也将“台湾台北”(Taipei, TW)改为“中国台北”(Taipei, CN),而2017年台湾代表均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大会(WHA)和国际劳工大会(ILC)参会邀请。蔡英文当局持续以“四不”对抗,其中,“不在压力下屈服”成为蔡英文当局凝聚岛内“台独”势力的动员口号。

 

两岸关系冷对抗的逐步升级使得两岸双方在政治、军事领域的互疑进一步提升,相关国际组织在台湾当局参与相关活动问题上照章办事,台湾当局的对外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台湾当局在某些领域的活动和曝光度受到限缩。

 

但是,2017年冷对抗的升级总体可控,两岸关系中大陆对台惩而得戒,斗而不破。台湾问题上的相对稳定,对维护大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保障中共十九大的顺利召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民间关系:交流不断降温

 

总体上看,台湾当局依然顽固坚持从世界走向中国大陆的政策,继续推行“新南向政策”,并将其作为台湾重点突围的“亚洲区域战略”。除此之外,蔡英文当局提出希望发展“两岸交往新模式”,尽管她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内容,但这个新模式无疑是在不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的前提下收割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这在两岸博弈中绝无可能成为现实。因此,蔡英文当局不断采取限缩两岸交流的措施,不断拉升两岸冷对抗的调门,2017年的两岸民间交往在不断降温,大陆赴台旅游人数大幅度下降。2017年底“新党三杰案”被舆论界普遍认为是台湾当局妄图在岛内封杀统一言论和限制统派人士言行自由的新开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新党

2017年12月19日,新党在台北召开临时记者会。就王炳忠等4名青年党工当天上午遭一以安全理由搜索、带走调查一事,该党副主席李胜峰质疑,除公开反“独”、谈统促统,他们犯了什么法?(图片来源:中新社)

即便在不断降温的情况下,2017年的两岸民间交流依然有可圈可点的亮点。总体上看,两岸经贸依然在两岸民间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9月份,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依然高达782.2亿美元。同时,台湾同胞赴大陆求学、就业的情绪高涨,对在陆台胞的同等待遇及相关措施的逐步改善使得大陆成为台湾青年发展的新梦想地。中共十九大之后,大陆加强了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扶持力度,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有明显的进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36351916146353735186

2017年7月8日上午,2017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研讨会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成功之路”大家谈活动,两岸嘉宾与台湾青年学生面对面,探讨创业就业的问题。

此外,双城论坛顺利召开,说明只要在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关系根本性质问题上往前走,两岸就有突破交流僵局的办法。此次双城论坛,台北市长柯文哲明确提出包括“两岸一家亲”、“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等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论述。在论坛期间,沪台签署四项协议,实现了两岸城市交流的新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上海台北双城论坛

以“健康城市”为主题的“2017上海—台北城市论坛”7月2日在沪举行。

三、涉台外部因素:日益明目张胆

从2016年底“川蔡通话门”事件后,台湾当局与美国方面、日本方面的来往逐渐从半遮半掩到明目张胆。2017年底,蔡英文当局更是在认准了这条道路,信心满满地提出两岸关系新论调,即“两岸关系不会暴走、不会僵住,也不会走回在过去国民党威权时代,不相往来的老路。”未来,台湾方面要“不卑不亢,稳住两岸,走向国际。

在年底的所谓“国防白皮书”中,台湾当局首次公布了美台军售流程,并提出了“战力防护、滨海决战、滩岸歼敌”的军事新思维。首先,台军的这些调整可能都与美军的建议有密切关联。蔡英文上台后,对马英九执政时期的台军战略有所调整。2016年,蔡英文将台军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重层吓阻”,2017年“汉光演习”后又提出“滨海决胜、滩岸歼敌”的建军指导原则。在美军的持续建议下,台军朝向发展“不对称”战力方向发展。这些,都与美军的指导密切相关。其次,提出“决胜滩岸”意味着美国对台军售的武器可能朝向这个方向调整。因为,针对假象登陆的大陆武器装备,就需要提升台军的“防卫预算”,拉抬对台军售的预算数额和武器层次。这对于美国对台军售而言,就有了更加堂而皇之的理由。第三,今年台湾当局对大陆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尤其是,我解放军军机绕台常态化之后,台湾当局更有了借口去提高对美的军购。并且在提高对台军售的额度之后,在美国的支持或纵容下,无论从语言还是行动上,不断拉抬两岸冷对抗的层级。第四,今年的台湾当局国防报告书首次公布了美台军售流程,将美台军售进一步公开化。这一方面是向世人表明美国是它的后台,一方面向向美国输诚,表明了它跟美国捆绑在一起的,另一方面,也向台湾民意代表部门和反对党表明美国是他们的东家,以此威吓岛内反对美台军售的力量,起到为美台军售保驾护航的作用。总之,台湾当局国防报告书中的新变化是台湾当局进一步倒向美国的表现,其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其可能动向值得我们进一步警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020170705346608737656

全国台联2017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开营。(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回顾2017,展望2018,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的主调不会改变,岛内“柔性台独”的脚步不可能停止,打擦边球的“公投”可能会不停地给两岸关系添乱。但是,有十九大定下的对台方略,大陆进一步加强了推进国家和平统一进程的实力、定力和信心,未来的两岸关系翻不起大波澜,两岸关系会向着国家完全统一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作者:朱松岭 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国台办: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克难前行

2018-01-17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timg (1)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

 

海峡飞虹消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17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在发布会开始前表示欢迎大家参加国台办2018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他说,他代表国务院台办新闻局,也代表另一位发言人安峰山先生,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

 

马晓光表示,2017年两岸关系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放任纵容“去中国化”“渐进台独”活动,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台独”势力鼓噪“公投”“修宪”,挑动两岸敌意,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威胁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台湾同胞利益。

 

面对复杂严峻局势,马晓光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努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

 

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反对和遏制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行径。加强与岛内认同“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党、团体和人士的交流对话,团结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我们坚持为台湾同胞办好事、做实事。出台20多项政策措施,扩大招收台湾学生规模,放宽入学标准,增设奖学金;扩大台胞在大陆就业的行业和地域,增开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开放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扩大取得大陆律师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执业范围;在200多个火车站和全国所有民航机场增设识别卡式台胞证的自助购取票机,解决台胞在大陆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问题;为台湾青年提供各类实习、就业岗位逾1.2万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就业创业示范点累计入驻或服务台企及团队1400多个。逐步为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是我们的政策措施,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在去年采取的二十多项政策措施基础上,我们今年还会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出新的政策措施。

 

我们持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台企联成立10周年,充分体现了对广大台商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关怀,坚定了台商扎根大陆发展的信心。我们举办大陆台企产品展销会,展示台商台企三十多年来在大陆发展历程和成果。推动“台商走电商”,协助台企拓展大陆内销市场。设立广西、四川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为台商台企向中西部发展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平台,一批台湾大企业大项目投资建设取得新进展,两岸农业、金融领域合作持续扩大。2017年两岸贸易额19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再创历史新高。大陆实际使用台资(含第三地)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

 

我们大力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举办第九届海峡论坛、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研讨会、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两岸同胞共同纪念两岸交流30周年,基层交流亮点频出,青年交流创新发展,文化、教育、婚姻、体育、宗教和民间信仰、工会、农渔会、少数民族交流精彩纷呈,大陆影视节目、综艺节目、网络文学、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共享服务等受到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追捧。首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广受关注,仅总决赛期间6天的网络点击量就达5.3亿次。福建湄洲祖庙妈祖神像赴台巡游轰动全岛,近500万信众朝拜。两岸人员往来络绎不绝,2017年达到878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再创历史新高。

 

展望2018年,两岸关系面临的复杂因素增多,风险挑战增大;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挑战、把握方向,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克难前行。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积极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他们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紧密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国台办驳斥台当局称M503航线是大陆单方面启用

 

有记者问,针对大陆启用M503北上及三条衔接线,台湾当局声称此举违反2015年两岸达成的有关“共识”,是“单方面”“片面”启用,影响到台湾的飞行安全,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回答,M503航线北上运行及相关衔接航线已于1月4日开始启用。相关情况,民航局网站已做了介绍,此前我书面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就其必要性作了说明。在此,我再表达几点看法意见:

 

第一,海峡西岸空域是大陆长三角往返珠三角地区以及港澳、东南亚等地区的空中交通要道,两岸空中直达航路也经过该地区。开通M503北上及衔接航线,是为缓解该地区航班快速增长压力,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班延误,保障旅客权益,满足亚太地区航空运输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改善两岸航班运营,进一步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10:26]

 

近年来,该区域航班快速增长,交通流量密度极高,延误日趋严重。北上航线不开通,严重影响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经长三角北上。相关衔接线不启用,始终制约A470航线航班分流。据统计,2017年香港去往上海浦东的航班中,航班平均延误高达103分钟,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5.1%。航路平均正点率仅为46%。启用M503北上航线及相关衔接航线,将有效缓解现有航线流量压力。

 

第二,M503航线完全位于台湾海峡靠近大陆一侧,在上海飞行情报区内,设立和启用这一航线是大陆民航空域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大陆的内部事务,不涉及台湾的航线和航点,完全不存在单方面开通的问题。

 

第三,2015年3月该航线启用前,大陆方面充分考虑台方关切,与台湾方面进行了沟通。在沟通中,大陆方面表示,以后开启M503北上航线和相关衔接航线时,会事先与台湾方面通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开通该航线需要台湾方面的同意。即便如此,在1月4日大陆启用M503北上及相关衔接航线前,我们也向台方作了通报。台方声称大陆违反双方2015年达成的共识,完全不符合事实。

 

第四,自M503航线启用南下航线以来,总体运行安全平稳,港澳地区及东南亚航空公司普遍参与,有效发挥了国际民航航线的作用。北上航线及衔接线开通以来,平均每天飞行27班,充分说明该航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存在影响台湾飞行安全问题。这条航线是国际民航组织经过科学的、专业的论证批准的,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相信国际民航组织。

 

最后,我再次指出,台湾方面应该正确看待,不要借机做文章,干扰或破坏两岸关系。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通过“台湾旅行法草案”

 

有记者问,我们看到美国联邦众议院日前通过了一个所谓的“台湾旅行法草案”,鼓吹美台的所有层级官员要实现互访。想问发言人对此有什么样的回应?

 

马晓光回答,外交部已经就此表达了立场。我要强调的是,美方有关法案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一个中国原则,我们坚决反对。我们奉劝台湾方面不要挟洋自重,以免引火烧身。

 

国台办:广大台湾同胞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有记者问,第一个问题,我们看到蔡英文在年终记者会上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新三不”,就是两岸关系不会暴走、不会僵住,也不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第二个问题,最近我们看到万豪酒店的电子问卷中将港澳台及西藏地区列入到了“国家”的范围之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有媒体指出,美国达美航空等外企网站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回应?

 

马晓光说,第二个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对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了态度,做出了处理。相关企业也已经做出了整改。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处理涉台事务的基本遵循。在大陆投资经营的企业都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

 

马晓光回答,第一个问题,实际的情况是,2016年“5.20”以来,由于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严重损害了双方互信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关系处在政治上僵持的局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当然,未来是从善如流,回到“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来,跟我们一起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是向相反的方向变本加厉地发展,取决于台湾方面。

 

有记者问,近日台湾天下杂志发布的一份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占比创下历年新高,两岸文化的融合与大陆经济崛起也让台湾的民众随着大环境趋势对大陆产生认同。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自前年“5.20”以来,台当局是小动作不断,四处推动“去中化”“去蒋化”等等,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

 

马晓光表示,我认同你刚才提问中所作的评论,广大台湾同胞是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随着我们对台方针政策不断取得实效,随着大陆的日益发展进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记者问,1月13日是台湾地区已故领导人蒋经国先生逝世30周年,我们注意到国民党方面高调举行多场纪念活动,在其内部也有“寻找下一个蒋经国”的声音,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看法?

 

马晓光回答,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追求国家统一,并为两岸关系缓和做了一定的努力。我们愿与国民党在“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保持沟通,加强交流和对话,来共同维护两岸同胞的权益,来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的和平稳定。

 

有记者问,据台媒报道,日前宣布成立的新党服务委员会为在大陆经商求学的台湾同胞服务,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只帮认同自己是中华儿女反对“台独”的人,对此发言人有何评论?

 

马晓光说,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愿意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同台湾所有认同这一基础和理念的党派、团体、人士加强对话和合作,来共同维护和增进两岸同胞的权益,来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

 

有记者问,日前岛内“独”派团体举行记者会,宣布将启动以“台湾”名义申请参加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及所有的国际体育赛事的“公投”连署,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表示,国际奥委会对于台湾参加奥运会有明确的规定。“奥运模式”是国际体育组织和两岸体育界人士共同遵循的原则。任何企图改名的政治图谋,注定是一场不可能得逞的闹剧。

 

有记者问,近期关于“武统”台湾的声音越来越多,蔡英文日前在一个场合表示说,相信大陆方面不会对台湾动武,请问发言人有何评论?

 

马晓光回答,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没有改变。之所以造成最近两岸“武统”声浪升高,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台湾岛内日益猖獗的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最大诚意,去追求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我们也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发生和出现“台独”分裂势力分裂中国的情况。

 

有记者问,据报道,民进党当局将要持续增加防务预算,估计到2025年台湾的年度预算至少增加20%,有一些评论认为,这反映出民进党当局将会和大陆进行军备竞赛,妄图“以武拒统”。也有一些分析认为,2018年两岸关系会充满变数,甚至未来几年有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台独”事变,发言人对此怎么看?

 

马晓光说,我们已经多次明确表示过,“台独”分裂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台湾当局一方面拒不接受“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关系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却肆意发展军备,只会加剧台海的紧张局势。搞军事对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回到“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来,才能真正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的和平稳定。

 

国台办:大陆经济改革、转型将为台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在2017年的最后几天,两岸产业合作园区落户四川,可以说两岸合作又添了一个新的平台。请发言人介绍一下2017年两岸产业合作的整体进展如何?今年2018年还会不会再增设两岸产业合作园区?另外,还请发言人介绍一下2017年大陆主要台商投资区的整体经营运营情况。

 

马晓光表示,首先要纠正一下,没有专门的台商投资区,台商在大陆投资三十多年来,只要是法规允许的地方都可以去。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湖北、四川、重庆等等地方。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大陆经济改革、经济转型,乃至于扩大开放,台商投资大有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马晓光还说,两岸产业合作区为了协助台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帮助台商参加“一带一路”的建设,国务院台办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先后于2017年9月和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设立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其中位于广西的合作区包括了防城港、崇左、钦州三个产业园,位于四川的合作区,包括成都、德阳、眉山三个产业园。目前,广西、四川两地都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抓紧建设合作区。合作区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也吸引了一大批台资企业前往考察。据我了解,已有不少台资企业落户到了合作区内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指导、支持、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区的建设,为台资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有记者问,关于日前在昆山实施的限污令影响了部分台商,未来大陆对于美丽中国,对于环境日趋重视,大陆方面会不会在新的一年跟台商展开新的协调或沟通?

 

马晓光说,大家知道,大陆今年的经济工作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治理大气污染,台湾也面临着严重的本土化空气污染的困扰,我想大陆方面的治污之举,广大企业包括台资企业是能够理解的。某些省市在可能造成污染的集中时段、集中的一些季节里采取一些限污措施,我想这根本上最终还是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跟上大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台商恐成历史名词 国台办:耸人听闻

 

有记者问,日前在东莞设厂的知名台商台升家具宣布21日起停产,有台湾媒体报道说“台商恐成历史名词”,请问发言人对此作何评论?

 

马晓光说,假如是因为一家企业停产,台商就成了历史名词,有点耸人听闻。实际上现在在大陆还生活着几万家台商和台资企业。如果你看了不久前在江苏南京举行的台商台企成果展,你就会惊叹于台商在大陆的发展成就。至于你提到的具体事情,这样一些消息传言,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据我了解,东莞台升家具有限公司并非是永久停产,而是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进行暂时性的整改停产,等待新的内销生产线升级调整后,将对相关员工进行回聘,恢复生产。

 

国台办:打击电信诈骗是大陆公安部门对两岸同胞的庄严承诺

 

有记者问,据媒体报道,1月11日山西省地方公安局破获一起以台湾不法分子为首的电信诈骗案,其中有8名台籍犯罪嫌疑人,请问此事件有何进展?

 

马晓光表示,打击电信诈骗是我们当前打击犯罪的一项重点,也是大陆公安部门对两岸同胞的庄严承诺。最近经过公安部门的努力,有不断地抓获和破获诈骗犯的消息。

 

(海峡飞虹记者 左妍冰 根据中国台湾网、央视网等提供的内容整理 编辑)

展开全文

台媒:两岸形势新变化促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用脚投票”

2018-01-16

台湾《旺报》近日连续刊载4篇社评,《中国时报》则跟进发表社论,探讨两岸实力消长及两岸关系新变化。相关评论认为,近年大陆经济及全球影响力跃升,同时推出一系列照顾台胞新政策,而台湾当局消极处理两岸关系僵局,让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和企业“用脚投票”,前往大陆发展。

 

《旺报》社评说,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相当于大陆的44%;2015年已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五省经济总量超越台湾。在大陆迎来改革开放40年之际,台湾经济因陷入蓝绿互斗、投资不振而停滞不前,而大陆却因锐意改革、吸引大量投资而红红火火,两岸发展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大陆发展让越来越多台湾专业人士和文化人士“西进”寻找机会。

 

“到大陆挣人民币,是越来越多台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报社评说,近年来台湾每年约有12至13万人应征岛外工作,其中选择到大陆就业的比例约占76%;20至29岁台湾年轻人中,有59.5%的受访者表示想去大陆发展。

 

该报指出,在加快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陆为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多机会,除了高薪,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随着中共十九大提出“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的承诺逐步落地,大陆对台湾人才的“磁吸效应”已开始发酵。“告别台湾‘小确幸’到大陆打拼,将成为新一代台湾人常态”。该报另一篇社评还说,大陆对台胞证功能的提升“代表台湾民众更深度融入大陆社会”,“台湾人在大陆不再只是‘匆匆过客’”。

 

《旺报》社评指出,面对台湾民众纷纷“西进”大陆“用脚投票”,绿营不加反思,反而发表奇谈怪论,比如指控大陆延揽台湾人才是“统战阴谋”。而台湾当局力推的“新南向”政策本质上还是意图疏远大陆市场,是“与台湾民众的西进热潮背道而驰”的。

 

该报说,民进党上台后以消极抵抗、不作为态度应对两岸关系。相反,大陆积极展开经济与人员交流,鼓励台商到大陆上市、吸引年轻人到大陆创业。民进党当局不应无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不应逃避,应当“直面两岸情势大趋势,真正改善两岸关系”。两岸好,台湾才会更好。两岸议题必须严肃看待,台湾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拖延。

 

《中国时报》的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以抗衡大陆‘磁吸效应’为出发,无论是亲美日的地缘战略,或新南向的经济战略,都与当前全球大势相违背,自绝于快速增长的大陆,结果只是削弱了自己的竞争力,却阻止不了台湾青年和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用脚投票’。”

 

该报表示,台湾任何负责任的政党和当局都应为了台湾民众的利益与福祉,和大陆相向而行。文章还说,“两岸统一是终局的安排,需要经过一段和平发展和心灵契合的过程,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增进两岸交流、实现两岸和解”。“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两岸人心才是台湾前途命运之所系”,“与其向美国买军火,不如用心和大陆交流沟通”。新华社台北1月15日电

展开全文

台媒:民进党刚愎自用 民众还能忍多久

2018-01-16

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日前以民进党党主席身分前往中兴新村,为民进党征召的南投县长参选人的造势活动站台,在致词时表示:“一年多来推动年金等改革遭受很多外界的批评,也得罪很多人,但是不能怕批评就什么都不敢做,不然大家选蔡英文做什么。”对此,台湾《中央网络报》16日发表评论说,这样的谈话,简直是与前台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执政遇到批评时的反应:“算我好运选着,无麦安奈”(算我运气好选上了,不然你要怎样?)如出一辙。

 

然而不同的是,陈水扁在担任台当局领导人前并未勉励党政同仁要“谦卑、谦卑、再谦卑”,自然与蔡英文一再强调谦卑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陈水扁执政时是民进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执政,难免在执政上经验较为欠缺,再加上当时面临的是“朝小野大”的“立法院”,陈水扁与“行政院”许多的施政未能得到“立法院”的全力支持,更是不能与当今民进党行政与“立法”全面执政的情况相提并论。

 

如今民进党“立委”席次具有绝对优势的“立法院”,不仅对于“行政院”所提的“法案”照单全收,有时甚至加码让“行政院”的施政弹性更大。将全面执政的局面弄到今日如此难堪的地步,怎么还好意思高谈阔论表示“不能怕批评就什么都不做”。民进党不是号称“是最会沟通的”吗?为何政策沟通的能力如此薄弱,以致于民众对于民进党的施政满意度屡创新低、不满意度屡创新高呢?

 

若是在台湾执政的民进党面对施政满意度如滑梯式的下降有所反省,进而调整政策方向,相信民众会给民进党改善的时间与空间。只是执政党不作此图,甚至只想将责任推给“前朝”,否则蔡英文不会表示“执政后遇到很多困境,那是因为以前的当局不敢解决这些问题,一年多的多项改革,遭受很多批评,也得罪很多人,别人不敢做的我们来做,把基础打好就可以开始建设,会一天一天把房子盖好。”

 

显然蔡英文忘记了,刚刚曾亲自在“劳基法”在短时间内两度“修法”,造成社会的不安而致歉!如第一次“修法”是为了改革,第二次“修法”的意义又在那里?难不成是反改革吗?第二次“修法”显然是将第一次“修法”所遗留下的许多窒碍难行的“法条”加以导正,只是为何第一次要如此草率?更遑论坊间有评论指出“劳基法二”修是“业者要5毛、当局给1块”,民进党如何对得起当初力挺的劳工。

 

8名蔡英文办公室人权咨询委员对此更联名投书媒体表示,这次“劳基法”的修订,不只让台湾人民的劳动权利受到侵害,也显示蔡当局在重大政策上便宜行事、欠缺思虑;这不仅是人权防线的溃败,也是民主精神的败坏。投书另指出,“修法”内容包括每月加班时数放宽、缩短轮班休息间隔、放宽“七休一”终止连续劳动规定,以及加班折抵补休比例等规定,对于劳工人权影响甚巨,冲击劳动人权。

 

连蔡英文办公室所聘任的人权咨询委员都要跳出来捍卫劳动人权,说明“劳基法二修”,对于劳资关系所产生的冲击难以言喻。人权咨委指出的三大问题为:第一,“修法”过程草率,缺乏充分评估和参与;第二,劳动力不可储存,32-1条严重损害劳工权益;第三,降低劳动基准,不利产业升级、付出大量社会成本。台湾社会已经为所谓的改革付出如此大量的成本,民进党居然还认为不能怕批评就什么都不做。

 

有此反应恐是民进党认为,面对批评也执意要推动政策,是勇于任事的表现。殊不知未能权衡内外情势与顾及民意反应的施政,不但非属勇于任事,反而是乱做一通的刚愎自用。试问民众还要忍受错将刚愎自用当成勇于任事的民进党多久?

展开全文

挣人民币成为台湾年轻人的向往

2018-01-11

硬实力台湾不如大陆,软实力台湾地区似乎也逐渐落居下风,2018年跨年晚会,几乎所有炙手可热一线明星都到大陆演出;林心如对被举报“台独”事件的第一时间反应,两件事都显示了大陆市场的“致命诱惑”。媒体报导,台湾明星在大陆酬劳和在台湾金额相近,但赚人民币换算新台币,收入足足增加5倍!难怪到大陆挣人民币成为台湾当红艺人首选,挡也挡不住。

 

以大陆演艺市场之大,财力之厚,何止当红艺人一心想赚人民币,许多“余韵犹存”的明星也在大陆焕发出第二春。林志炫在获得《我是歌手》第一季亚军赛后,商演邀约超过30场,唱酬从人民币38万余元飙升至110万元。如果加上趁热打铁的巡回演唱会,用日入斗金形容也不为过。甚至一些政治立场偏独,曾经扬言抵制大陆市场的台湾艺人后来也放下身段,悄悄登陆。毕竟再不喜欢大陆,也不会跟真金白银的人民币有仇。

 

1990年台湾地区GDP为1700亿美元,中国(大陆)是3878亿美元,小小一个台湾的经济体量占整个大陆的44%。如果跟大陆省分比较,当时广东省的GDP不过188亿美元,只占台湾的1/10左右,人均GDP大陆更是望尘莫及,“台胞”就是有钱人的同义词。即便一些人在台湾生活艰辛,回到大陆绝对是衣锦还乡,挣新台币,花人民币是人生一大快事。

 

然而,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崛起,除了人均GDP,台湾的经济优势与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2007年广东省的GDP便首度超越台湾,到2016年,台湾GDP约为5560亿美元,连广东省的一半都不到。假如把台湾跟大陆各省一起排名,台湾目前只能屈居第6,落后于河南。紧随台湾的四川与湖北,也有望在不久的未来赶超台湾。如果说GDP或人均GDP还是太抽象,那么从民众最有感的薪资来看,台湾已经10多年停滞不前,年轻人对22K怨声载道,大陆的薪资则水涨船高。去年第3季,北京市平均薪酬达到9900元人民币,已超过台北的4.35万元新台币(约9600元人民币)。若是再考虑物价因素,“赚人民币花新台币”渐成王道。

 

到大陆挣人民币不再只是艺人的专属,而是越来越多台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报导,近年来,台湾平均每年约有12-13万人应征境外工作,其中选择到大陆就业的比例最高,约占76%。即使在被民进党定义为“天然独”的20至29岁的台湾年轻人中,也有高达59.5%的受访者表示想去大陆进一步发展。

 

在加快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陆也为台湾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近来两岸媒体热议的台师“西进热潮”便是鲜活的案例。据悉,与台湾一海之隔的福建省计划未来3年引进3千名台湾博士,对于台湾顶尖大学副教授以上专才更是开出了50万元人民币起跳的年薪。财大气粗的上海高校则直接到台北招聘,承诺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让新进的台籍年轻教师不用大量授课,也能坐拥30-40万元人民币的稳定底薪。

 

除了高薪,大陆提供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也让台湾公私立大学都自叹弗如。一些大陆高校开出的优惠条件还包括安家费、住房、研究室、社会保险,甚至育儿补贴。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的承诺逐步落地,大陆对台湾人才的“磁吸效应”已经开始发酵。告别台湾“小确幸”到大陆打拼,将成为新一代台湾人常态。

 

客观而言,“薪情”长期低迷的台湾人纷纷西进,是经济和人才流动的规律,情有可原,但也是对民进党基本政策的严峻挑战。面对人们用脚投票的现象,绿营不但不加反思,反而发表各种奇谈怪论。比如,指控大陆延揽台湾人才是“统战阴谋”,是为了窃取台湾的技术。甚至于有人声称,大陆追求统一是为了分台湾的钱,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蔡当局虽然没有如此荒腔走板,但其力推的“新南向”在本质上还是疏远大陆市场,与台湾人的西进热潮背道而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大陆)领导人反复强调的执政理念。台湾人到大陆挣人民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蔡当局不应无视人民这一向往,更不应选择逃避。不如一方面直面两岸情势大趋势,真正改善两岸关系,帮助台湾人在大陆挣到更多人民币;二方面认真发展21世纪新经济,提升软实力,争取10年后大陆人重新回来赚新台币。(来源:台湾《旺报》

展开全文

许胜雄:蔡英文当局应摒弃两岸对抗旧思维

2017-07-24

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20日表示,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将冲击台湾经济,希望蔡英文当局摒弃对抗旧思维,正视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工业总会20日发布“2017年工总白皮书”指出,新局势下,两岸经贸、产业交流应以“民间主导,当局参与”为主轴。蔡英文当局应摒弃“非经济”因素,正视产业界对各项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实际需求。

 

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说,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热络,若经贸往来下滑将直接冲击台湾经济,希望蔡当局扬弃对抗旧思维,不要把门关上,让裂痕越来越大。

 

他认为,在目前的僵局下,两岸民间可以作为交流突破口,扮演重要角色,期盼台湾当局给予更多支持,也希望两岸关系政策“多一点点弹性”。(中国台湾网 韩静)

展开全文

台媒:慎防两岸关系的潜在风险

2018-01-19

台湾《中央网络报》18日发表评论指出,武力统一台湾的声音,不仅没有在中共十九大后平息下来,还因最近美国向台湾表现出的姿态,以致更加刺激“武统”之声,反映了两岸关系所潜在的凶险。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0月的十九大报告时,重申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台湾一些舆论据此认为,蔡英文上任以来大陆出现的武力统一声音,应会因而煞住。

 

结果并未如此,这种情况其实没有不符十九大精神。如果以为大陆坚持“和统”即等于放弃“武统”的选项,那就没有了解大陆对台政策的全貌,反而不利台湾维护自身的安全。

 

中国大陆针对“台独”或者台湾永远拒绝与大陆展开和平统一的谈判,始终保留着以武力来处理的选择,何况台湾再次政党轮替后,“去中”、“仇中”等“台独”动作不断,引发大陆的“武统”之声。由于和平统一绝对是大陆的首选,所以十九大重申了“和统”,但也明确宣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当大陆认为台海红线被踩踏时,就会采取高强度的反应包括军事手段。近日,美国方面又针对台海动作频频,中国大陆外交部、学者、媒体纷纷就此发出强烈警告,台湾又成为中美矛盾的夹心饼,切不能以被美国作为牵制大陆的筹码而喜,反而必须谨慎应对。尤其蔡当局紧抱美日、挣脱中国的意向已为两岸各界所认定,更可能把台湾推到和大陆对撞的前头。

 

只要两岸迟迟未能与国民党执政时期一样和大陆建立政治互信,从而无法开展制度化协商,以及蔡英文执政下“去中国化”不止,大陆的“武统”之声就不会平息,擦枪走火的危险就不能排除。甚至因台湾部分的“反中”、“仇中”言行造成大陆民间的“反独”意志转变成为“反台”、“仇台”情绪,台湾受害的程度就难以设想,两岸对此都须慎防。

展开全文

严语:2018年两岸关系的冷与热

2018-01-18

台湾《中央网络报》16日发表署名严语的评论文章说,2017年是两岸开启交流交往大门30周年,迈入而立之年的两岸交流将在2018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文章说,今年,蔡当局接受“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一中原则”的可能性不高,这也给两岸政治交流蒙上阴影。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民间交流将会一如既往地在既定轨道上平稳运行,两岸关系将呈现“官冷民热”“政冷经热”的发展态势。

 

两岸政治层面将会延续“冷和平”模式。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曾反复强调要“维持现状”,但近来态度却明显强硬,多次表示“不会在压力下屈服”,对抗意味浓厚。回顾2017年,无论是以“去蒋(介石)”、“去孙(中山)”为名所推行的“去中国化”,还是大刀阔斧地修订教科书,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都是没有“台独”之名却有“台独”之实的“隐性台独”,其伪装灰的颜色渐渐淡去,深色绿的本质逐步显现。

 

过去一年中,蔡英文未能兑现选举时提出“点亮台湾”的承诺,反而不断通过各种行为制造对立、加剧撕裂,其民意支持度一降再降,跌跌不止。虽然中途启用赖清德担任“行政院长”,但无论如何政治运作,民众满意度依然在低位徘徊。

 

2018年,在其执政不佳的情况下,综合县市长地方选举等因素影响,蔡英文根本调整两岸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不排除在“台独”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两岸关系也将出现新的变局。2017年底,民进党占绝对多数席次的“立法院”降低“公投法”门坎,这无异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为“法理台独”大开方便之门。

 

若今后蔡当局打擦边球,在表面无涉“统独”之名暗中却藏“统独”之实的议题上大做文章,如对台湾“永久中立”议题发起所谓“公投”,两岸关系势必会剑拔弩张,一发不可收拾,不排除由目前的“冷和平”走向“冷对抗”甚至是“热对抗”。因为“永久中立”的背后,显然是要“拒统谋独”,这已经触碰了大陆的底线。

 

两岸经济整合度将进一步提高。蔡英文推行的“新南向”政策,欲通过强化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来弱化两岸的经贸连接。但经济发展自有其内在规律,绝对不会以政治人物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在大陆融合发展方略的推动下,2017年1月至10月,两岸贸易额高达1120.253亿美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17.54%。台湾对大陆的依存度也显著提升,两岸经贸交流进一步密切。可见,虽然蔡的政策初衷都是要疏离两岸,但在她执政一年多来,两岸经济连接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进一步强化,时间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

 

中国大陆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想优先处理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以便搭上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快车”。“新南向”政策却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其最终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2017年蔡英文当局宣布裁撤“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已经透露出重大的信号。

 

李登辉、陈水扁时期,都曾强力推行过“南进”或“新南进”政策,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2018年蔡英文在“新南向”上估计不会轻易言败,反而有可能孤注一掷,继续加大推行“新南向”政策的力度。但历史终将证明,“新南向”只能是“新难向”,台湾若想跳脱中国大陆来拓展对外经贸空间,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岛内民众对于大陆向心力将进一步增强。2017年底,岛内上演了一出出震惊全球的闹剧,蔡英文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几位支持两岸统一的新党青年人带走。民进党当局想要制造寒蝉效应,压制“统派”反“独”的声浪,减少岛内民众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意愿,这是要给两岸交流带紧箍咒,制造障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虽然蔡当局竭力想干扰两岸民众交流,但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一旦被徐徐开启,就永远不可能再被重新关上。两岸同胞本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无论如何阻挠,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那份血脉情缘永远都不会被切断。

 

落花无情,流水有意。蔡当局出于其特定的意识形态,不愿发展两岸关系,但台湾民众的心意绝非如此。大陆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出台了一系列亲台惠台政策,为广大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旅游、学习、就业、创业等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搭建了广阔的挥洒舞台。台湾同胞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大陆充满了机遇,只有西进融入大陆,才能为自己寻求到更好的平台。根据岛内最新民调来看,台湾30岁以下年轻人中愿意到大陆发展的比率已经超过半数,创历史新高。

 

2017年,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既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18年的帷幕已经拉开,中国大陆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秉持坚定的信念、最大的诚意和不懈的努力,继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两岸关系将会排除万难,乘风破浪,开启新的征程。

展开全文

两岸民间社团交流开大门、走大路

2018-01-17

台湾民间社团组织发达,涵盖工商、劳工、社福、同乡宗亲、农渔水利及文化教育等,掌握岛内社会脉动与资源,深刻影响台湾社情民意。大陆方面不断加强与台湾各领域、各行业民间社会团体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台湾民间社团茂盛发达

 

农渔水利业社团根植基层,上联党政,影响最为广泛。台湾农田水利会是台湾农民团体合作性质的组织,在全台主要以农田灌溉流域为分区,划分17个水利会,将近140万会员。台湾渔会约有会员40万,以保证渔民权益、促进渔业发展为宗旨。台湾水利会约有会员100万。这三大会是全台最具基层动员力和影响力的组织。

 

四师公会集合社会专业精英,构筑台湾社会中产阶层支柱。四师公会分别是律师公会、医师公会、会计师公会和建筑师公会,在台湾被视为社会经济地位最高的专业人士利益团体。这些公会成员规模虽远不如农渔水利“三大会”,但其有精英组织背书,强大经济利益支持,影响力不容小觑。

 

四大社团立足中小企业主。所谓四大社团实为民间企业组织,即扶轮社、狮子会、同济会、青商会,属于国际性、商业性、联谊性、服务性社团。其中,扶轮社和狮子会地区分社最多,会员最广,均有约3万社员。同济会与青商会亦各有一万左右会员。四大社以事业有成的企业主居多,皆是社会中坚分子。

 

三大工商团体掌握台湾经济产值命脉,分别是工业总会、商业总会以及工商协进会,几乎含括了台湾主要大企业、大财团,直接影响台湾经济发展。

 

    助推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迈向新水平

 

鉴于台湾民间社团的特质与影响力,在当前台海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两岸关系发展挑战和风险升高的背景下,两岸强化民间社会社团交流将有诸多助益。

 

一是为两岸关系发展增进同胞感情,厚植民意基础。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主要土壤在民意,台湾民间社团的触角和影响几乎遍及岛内各个角落,发展和保持同这些社团的良好互动,有助于加速传播大陆方面的准确信息和情况,增进两岸各领域、各行业的认知和合作,对深化两岸同胞情谊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有助于降低减少两岸交流的干扰阻挠。众所周知,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极力破坏两岸交流互动,不愿看到两岸经济社会交往过于频密。台湾民间社团自主性强,受台当局干扰相对较少,台当局对两岸民间交流难以阻挠,即使其有意控制和打压社团交流,也将引发岛内舆论较大压力。

 

三是为维护两岸经济社会积极态势注入“稳定剂”。由于新阶段当局错误的两岸政策,导致两岸关系持续僵局,然而两岸民间社会对交流交往的需要又十分旺盛。如果进一步打通、扩大两岸民间社团交流合作的脉络,筑造两岸民间交流的“高速公路”“直达高铁”,将很大程度维护和保持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态势,扎牢两岸基层民众情感,有效防范因为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的擦枪走火,将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作者 楚桦)

展开全文

专家:失去“九二共识” 蔡当局便不可能“维持现状”

2018-01-12

2016年蔡英文上台时曾表示,两岸要“维持现状”。然而,快两年过去了,两岸似乎越来越走向对立。1月10日举行的第19期“金台沙龙”上,两岸问题专家分析指出,“维持现状”是民进党当局骗取台湾民意支持的谎言,因为“现状”是不可能维持的。

 

北京联合大学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表示,民进党所谓的“现状”终将无法维持,原因有两点:第一,对于现状的界定并不明晰,两岸始终未得出维持一个怎样的现状的“共识”;第二,民进党所讲的“维持现状”,实际是向美国骗取保证的口号,“它希望传递给美国的信息是,民进党承诺上台后,不会改变两岸相对和平的现状,不会给美国制造麻烦,且不会给美国利益带来损失。”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同样认为,民进党当局提出的“现状”无法维持。在王英津看来,两岸实力的变化,决定了现状不可能维持;一旦失去“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现状”便不可能维持下去。王英津还指出,蔡英文的“维持现状”是个策略,不是政策;是民进党当局骗取台湾民意支持的谎言,因为“现状”是不可能维持的。最重要的是,蔡英文才是两岸现状的最大改变者,而不是维护者。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指出,民进党声称“维持现状”的最终结果,是两岸走向越来越尖锐的对立。究其原因可知,维持现状需要基本的实力和筹码,没有实力和筹码,民进党一厢情愿地坚持维持现状,免不了转而依靠外界干预,如此一来,事态发展不受自己左右,最终结果便是无法维持现状。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朱磊指出,“维持现状”只是一个幌子,蔡英文一上台就否认“九二共识”,反映了她想主导现状的实质,即借“维持现状”的幌子,减少主导两岸关系现状的阻力。朱磊认为,未来无论蔡英文是否会连任,民进党仍然会继续回避“九二共识”,并推动渐进“台独”。未来五年,两岸的碰撞将会更加激烈,两岸关系也将会进入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

 

在谈到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陈桂清用八个字概括,即“本质不变,策略百变”。他指出,“本质不变”是指,民进党坚持“台湾独立”的本质立场不会改变。至于民进党在策略上进行的各种语言调整,未来还会继续维持。这些举动,都符合民进党未来的总体目标,即维持两岸基本“冷和”的状态。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严峻则从“现状”改变和未改变的地方入手,分析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现状改变的是两岸政治基础、两岸官方半官方的沟通交流机制、以及两岸在国际场合中的互动。严峻认为,应从以下两点看待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第一,现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服从于其内政政策,也就是说,民进党目前的施政重点在台湾内政。因此,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则以敷衍为主,在改善两岸关系上缺乏积极性和急迫性。在敷衍两岸关系上,民进党采取的是“用语貌似缓和,立场顽固不变”的方式,从而达到维持两岸“冷和”的目的。第二,民进党推进“台独”的方式,将以推动文教“台独”为主,采取“鸭子划水式”的方法。这表明,民进党虽不会使用刺激性的动作,但其推进“台独”的效果,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危害更加巨大。(文/海外网 刘思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