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8中国经济走向
未来几年,中国着眼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同时注重防范金融和国际风险。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历史节点。经历过建国初期的维护国家主权,以及上世纪70年代末期拉开帷幕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寻求带领中国到本世纪20年代初基本完成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
对于2018年中国经济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国内新经济方针
鉴于中国经济增速未来几年很可能维持在6.3%至6.8%的区间内,“小康社会”将成为现实。中国的经济体量庞大,目前正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增长”,这将产生全球性的影响。
中国从出口和投资到消费和创新的再平衡很可能在2030年左右完成。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收入预计到2020年翻一番。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中国梦是基于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平等性的经济战略之上。
为实现社会公平进行投资,这意味着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更好的公共服务、振兴农村地区、加大对高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等等,以及积极推进脱贫攻坚。通过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打赢蓝天保卫战,吸引资本进入环境整治领域,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对环保工作的新强调,则意味着绿色制造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新科技,治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发展绿色金融,减排和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
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寻求维持积极财政和中性货币政策立场不变。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最近中国股市出现小幅回调,但股市现状仍比2015年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将采取宏观审慎措施,积极防范管理金融市场风险。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会保持大体中性立场。目前,中国的贷款基准利率仍然是4.35%。
由于财政政策适度收紧,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降低至不到2%,同时经济增长稳定,到今年年底经济增速可能在6.8%左右。
国际风险
除了经济和金融威胁,中国未来数月还将面临“美国优先”政策带来的压力。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在经济、安全和贸易政策上积极践行包容性多边主义,“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比预期要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带一路”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融资空间估计可达4万亿至8万亿美元(约合26.3万亿至52.6万亿元人民币)。
依靠多边主义及新“大国外交”,中国的国际治国方略与国内经济政策形成互补。不过,中国必须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本文作者为咨询公司“Difference Group ”创始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访问学者丹•施泰因博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