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士:中共十九大后台湾民众对大陆观感显著好转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代表们举手表决通过各项决议。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台湾人士:中共十九大后台湾民众对大陆观感显著好转
台湾《联合报》20日发布两岸关系年度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于大陆民众的观感首次逆转成为好评居多,49%受访民众对大陆民众印象佳,对大陆政府的好感也是历年最高,40%受访者愿意赴大陆就业,较去年大幅增加9个百分点。岛内各界人士分析认为,中共十九大重申“两岸一家亲”,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尊重,愿意率先同台湾民众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在赢取台湾民心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经常往来两岸的台商,对于两岸发展现状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资深证券经纪人王士诚近年来因为业务需要,多次前往上海等地,亲眼目睹大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实地观察,才会有正确的观感。”他说,未来台湾民众对大陆观感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两岸基层民众的往来和交流。
台湾鹏景集团董事长王仲鹏说,岛内民众对大陆的观感趋好是必然结果。“尤其是经商的人,哪边条件好、资源多、机会大,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能有些人会闷在心里不讲出来,但会用脚来说话。”
在王仲鹏看来,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还源于大陆发展进步给台湾提供的机遇。十九大不仅是在涉台政策方面释出重大利好,报告提出的未来发展方略中涉及很多行业、产业,台湾都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这对于受困于“闷经济”的岛内台商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机遇。
“以前我只是关注自己主营的有机农业和环保科技,现在发现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领域,比如专利交易和产权保护等,我们都有很成熟的经验。”王仲鹏说。
王士诚也注意到,十九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其中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在会后马上被列入日程。“这个机遇台湾不能再错过了。”他说。
2010年,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签署后不久,记者曾采访过满怀期待的王士诚。那时他第一时间印好简体字名片,准备一展身手。7年过去,眼看着“沪港通”“深港通”红红火火,台湾的业者却几乎还在原地踏步。
台湾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华灿工场总经理李伟国说,过去台湾民众对中共党代会没有太多关注,但是这次不同,因为大家开始认识到大陆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对于台湾的重要意义。十九大报告提到要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让台湾民众看到更多希望,所以对大陆的关注和观感都发生了变化。
台湾中华金融经贸交流协会秘书长黄珊慧表示,十九大刚闭幕,大陆方面就开始着手推进便利台胞的各项措施,“这是很诚恳的善意”。
黄珊慧认为,近年来大陆在惠台政策方面不再是单纯地释放红利,而是更加细致和人性化。一系列便利措施更是让广大台胞切身有感,是得民心之举。
民生党主席、新青年统一力量主席张穆庭刚刚结束一场在北京举行的两岸文化青年交流活动。他认为,大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遏止贪腐、精准扶贫,这些都让台湾人民发现大陆是在做实事,看到的是大陆从改革开放到面向全球的转变与崛起。尤其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给了大家更多信心。
台湾时事评论员黄智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台湾民众对大陆观感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大陆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建设跳跃式发展,让台湾民众印象深刻;二是民进党上台之初许以愿景,但实际毫无作为,谎言已被事实戳破;三是台湾一些电视节目顶着压力长期介绍大陆的进步与发展,如高铁网络、移动支付等,有助于民众认识真实的大陆。
黄智贤说,她主持的电视节目“夜问打权”正面介绍中共十九大的相关讯息,观众反应热烈,成为收视高点。
中共十九大报告全面总结5年来中国大陆各项建设成就,也让台湾学者理性思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在《联合报》撰文说,有76%的台湾民众知道中共召开十九大,说明他们对大陆事务的关心。大陆对台政策特别强调社会融合发展的一面,十九大报告也表示要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德服人。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柳金财投书媒体表示,中共十九大后,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观感趋向正面,这种现象是否持续发展值得关注。十九大报告涉台政策呈现“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从“战略模糊”走向“战略清晰”。大陆倡议“两岸一家亲”,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出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出台便利台湾同胞的各项措施,有利于吸引具统一立场及持中间路线的民众。新华社台北11月25日电(记者赵丹平 刘刚 张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