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带给世界的,不只是消费革命
原标题:全球化购物和销售模式,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双11”带给世界的,不只是消费革命
作为消费者的狂欢节,今年的“双11”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购物节。从规模上看,它覆盖了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成交量远超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此外,海外卖家数量也有了令人瞩目的增长。据报道,今年阿里巴巴有14万卖家参与“双11”,其中6万在海外,与去年相比猛增了近5倍。“双11”实现了全球化购物模式和销售模式,而比全球消费革命更值得关注的是,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全球商家和消费者的节日
莫斯科当地时间11月11日深夜,阿里速卖通公布了首批俄罗斯买家在“双11”当天的交易数据。促销刚开始5分钟,天猫就卖出了超过1亿卢布(1美元约合60.12卢布)的商品,总交易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俄罗斯是天猫商城在海外落脚的第一站。今年10月起,天猫商城正式开始在阿里速卖通的基础上运营,这次“双11”是天猫在俄首次试水。
“双11”已成为全球商家和消费者不可错过的节日。打开速卖通在巴西的网站,醒目的“双11”标志扑面而来。社交媒体上,不少巴西网友也在讨论和分享“双11”购物计划,来自圣保罗的布埃诺感叹道,“速卖通遇上‘双11’,真是便宜到令人尖叫。”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面向海外市场的在线交易平台,速卖通2010年进入拉美市场以来,由于质优价廉、种类丰富,在巴西等国的访问量大幅领先其他同类平台。
“双11”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平台。一方面,中国百万商家借助该平台实现“出海”。今年“双11”,天猫首次启动“中国百大国产品牌出海”计划;另一方面,国际品牌也主动融入进来,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据了解,“双11”当天,仅15分钟就有超过两万名中国消费者在天猫平台购买巴西的牛肉,全天售出100万枚来自墨西哥的牛油果。包括智利的红酒、樱桃,厄瓜多尔的海鲜在内的拉美特产也都乘着“双11”的东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教授保罗·罗贝尔表示,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市场,“‘双11’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促进产品自由跨洲流通,是一场双赢。”
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
在“双11”打入国际市场之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包裹投递几乎没有峰值概念。随着中国电商在海外的崛起,海外合作方的处理效率和能力正在大幅改善。如今,俄罗斯邮政每年可以处理的跨国包裹是3年前的7倍,当地银行也不会再把巨大的瞬间结算量当成是“黑客袭击”。两年前,俄罗斯电商市场还被视为一片蓝海,负责阿里巴巴在俄业务的还只有一个人。今天,在俄开展业务的中国网上商城已达70多家。
今年起,阿里巴巴旗下的大数据物流平台“菜鸟”网络也来到了独联体市场,与速卖通一起致力于全面升级面向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的物流服务,通过对跨境物流标准的逐步统一,尝试把中国的物流效率推广到海外。升级后,速卖通卖家将必须为所有售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货物分配跟踪号码,以便在物流运营商系统中对包裹进行跟踪。今年“双11”下单的俄罗斯买家,有望在10天之内收到货物。
中国的物流模式也帮助拉美国家提升了物流效率。去年,“菜鸟”网络与速卖通推出南美专线,相比传统物流渠道用时缩短50%以上。此外,该专线还能提供从中国到南美国家的完整信息追踪、分布广泛的首公里取件,高效的集货仓,快速的国际干线,完善的末公里体验等服务。
中国电商为各个国家带来的不仅是物美价廉的商品,更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为满足“双11”的需要,速卖通积极与拉美当地支付公司展开合作,帮助其提高支付的计算及处理能力。今年夏天起,莫斯科的一些消费场所开始支持支付宝付款。9月,莫斯科地铁环线上的5个站率先配备了支付宝支付设备。支付宝俄罗斯业务负责人博格丹·扎罗日内告诉本报记者,俄罗斯电子支付如今有望实现跨越发展。
本土化国际节日呼之欲出
已然改变中国人生活的购物模式和社会协同创新方案,随着“双11”的出海,正在迅速走向世界。
“买买买”背后的技术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11月7日,由俄罗斯企业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世界首个虚拟现实商店网络,正式向用户开放。这一项目将在俄罗斯的11个城市开设121家虚拟现实商店,用户只要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应用,就可以在家利用VR头盔,在虚拟现实中查看商品信息和价格,并下单购买。
“我每个月都会在速卖通进行购物,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当我想给宠物买猫草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去速卖通。”已经爱上速卖通的巴西工程师加布里埃尔·塔瓦雷斯告诉本报记者。
“双11”的巨大成功,让国外许多商家重新审视电子商务的价值和数字生活的意义。巴西维亚零售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开展“双11”促销活动。而在竞争压力下,俄罗斯本土互联网巨头扬戴克斯等也开始在网购平台领域发力。
“‘双11’、速卖通不是中国的,是世界的。”俄罗斯“新消息”网站的一篇评论称,俄罗斯已经同其他国家一样,接纳了情人节、万圣节等外来节日,“光棍节”,或者说“全球购物节”,应该是下一个本土化的节日。
(人民日报电 驻俄罗斯莫斯科记者 曲颂 驻巴西里约热内卢记者 张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