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促成香港经济新飞跃——专访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
香港特区创科局局长杨伟雄接受记者专访(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事实表明,在“一国两制”优势下,香港有潜力推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目前特区政府正加大科研和科创投入,推出税收优惠引导公私营机构对科研的可持续投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下,香港发挥优势,与内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将迎来香港经济的新飞跃和新蜕变。
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加大科研成果落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其上任后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将香港打造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对此,杨伟雄认为,香港具有相当的实力和条件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平均150万人左右就有一所世界级的高校。”他指出,香港目前有6所具备研究能力的大学,其中5所名列世界100强,显示香港有很强的科研力量。
他认为,香港聚集世界级学校、科研机构,再加上科研企业,彼此合作,才能发挥理想作用。“三方面缺一不可,因为整个产业链从研发到最终把成果推向市场,必须要有整体的贯通才行。”
近年,香港获多家世界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垂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首个海外创新中心设立于香港、芝加哥大学也在港开设分校;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也落户香港,设立干细胞研究中心。杨伟雄说,特区政府会继续努力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港设点,产生汇聚作用。
杨伟雄说,大湾区特别是深圳本身有一些世界级企业,若香港能利用自身国际化优势,将内地跟国外的创新企业融合,就能成为非常有效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提到如何利用科研推动香港经济新发展,杨伟雄指出,关键是要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特区政府在科研补助方面将注重落地的成效,注入资金鼓励高等院校把科研成果落地。
引导公私营加大投入 香港有望出现更多“独角兽”企业
今年的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出,循八大方面加强创科发展。在本届特区政府五年任期结束前把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倍升至每年约450亿港元,即由0.73%增加至1.5%。同时,为吸引私营机构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特区政府将为企业的研发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首200万港元符合资格的研发开支可获300%扣税,余额则获200%扣税。
杨伟雄指出,目前香港私营企业所占的总研发投入大约是45%,低于深圳。特区政府希望通过推出优惠税务政策,鼓励私营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针对施政报告提出,将香港的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提升至1.5%这一目标。杨伟雄相信,当私营企业投入度提升,同时特区政府加大相关资源投放时,效果就能重叠起来,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
看好香港初创市场的杨伟雄表示,香港数码港最近6个月吸收的风险投资超过10亿港元,其中很多是初创企业。他强调,之前香港没有出现过“独角兽”企业,但现在也出现了一批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非常有潜力。
抓住大湾区机遇 与内地优势互补实现多赢
提到与内地的协调发展,杨伟雄指出,利用错位发展的机会,香港和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要了解彼此优势,实现多赢局面。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一体化协调发展,做到优势互补。
“香港作为国际化城市,加上聚集国际尖端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优势,可为内地提供更多新的科创源头。”杨伟雄说。
同时,杨伟雄认为,香港要将科研成果进一步产业化,便要依靠内地,这是相辅相成的。香港要进一步将科研力量融入国家体系里,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在科研基建合作方面,香港正与深圳共同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提供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园地,并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港深合作,贯通创科产业的上、中、下游,打造大湾区的国际创科中心。
杨伟雄透露,预计2018年上半年将向立法会申请第一笔拨款,正式全面开展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工作。根据计划,希望在2021年或之前把第一块土地交给科技园公司参与建设,希望进程稳中加快。
杨伟雄还提及,香港各界如果在创新科技方面没有共识,将很难发展,这是最大的挑战。从文化上讲,香港的不少父母希望子女成为专业人才,如律师、医生和会计师等,这种观念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改变。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从事高端科技也非常有前景。(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 李滨彬 张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