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流30周年:海峡隔不断 涛涛两岸潮

编辑:何婧|2017-10-27 11:00:43|来源:海峡飞虹专稿

1987,农历丁卯年。这一年注定在两岸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一年是兔年,大年初一,厦门金门首度同时对放焰火,两岸同胞以此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场春节焰火,预示了紧张对峙的两岸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1987年11月前,海峡两岸的同胞一直被人为地阻隔,备受骨肉相思之苦。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倡议通过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峙状态,推动两岸同胞自由往来,立即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是合情合理的”。文告从中华民族大义出发,联系五千年灿烂文化和“分久必合”的历史,说明应当早日结束海峡两岸同胞饱受分裂之苦的局面,倡议国共两党举行谈判。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并提出“两个寄希望”,即“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民众特别是国民党退伍老兵更加渴望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探亲访友。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对台工作九条建议,其中要点包括:建议举行国共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等等。还有一条就是,“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叶九条”发表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接待台胞探亲的机构,陆续有思乡心切的台湾老兵冒着被台湾当局“法办”的危险,从香港等第三地辗转回到大陆探亲。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台湾老兵归乡

回乡探亲的台湾老兵

 

“叶九条”的发表受到台湾民众的普遍关注,一年后一封特殊的公开信再次引起了两岸的轰动。这封信是由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廖蒋两家渊源很深,廖承志当年在求学期间和蒋经国是同学,两人甚为相熟。     公开信缘于蒋经国的一篇悼念其父亲的文章。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蒋介石的文章中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这封以廖承志个人名义发出的公开信文笔壮阔,真挚感人。邓颖超与廖承志一起推敲文句,文中引用了周总理当年在张治中给台湾故旧公开信中增加的“寥廓海天,不归何待”的话,还引用了鲁迅的著名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公开信发表后,引起巨大轰动。但经蒋经国授意,台湾当局让宋美龄以长辈的名义给廖承志回信,信中仍然抱定一贯坚持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三不”政策。

 

1987年,数万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台当局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探亲。大批老兵由于对政府推托极不满意,开始走上街头,不但举办数万人集会,更聚集在退辅会门口,和安全人员发生肢体冲撞,造成相当大的震动。从“行政院”到退辅会各“中央”机关,不时可见这批老兵戴着白布条静坐抗议、流泪哭诉的画面。同年4月,国民党退伍老兵何文德等人自发组织了“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向台湾当局要求返乡探亲。在当年的母亲节,上万老兵上街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集会。老兵们身穿白色衬衣,正面印有鲜红色“想家”,后面是“妈妈我好想你”,他们一起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能看仔细。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想回家

老兵们身穿白色衬衣,衬衣正面印有鲜红色“想家”字样在集会

 

看着这批与他出生入死的老部属晚景凄凉,蒋经国无限感慨,他屡次要求退辅会主动关心退伍老兵的需求,禁止采取武力驱离的方式对付这些老兵。晚年的蒋经国,希望尽速解决探亲问题,除了历史使命感之外,还有种时不我与的深切紧张。他对自己身体健康情形的悲观,也让他觉得时间所剩无多。随后,蒋经国指派党内年轻精英、曾任他私人秘书的马英九牵头研究开放探亲的“可行性方案”。     1987年9月16日,继当年7月台湾宣布正式解严、开放党禁之后,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将开放大陆探亲,打破台海冷战僵局,开启两岸交流之门。根据蒋经国的构想,开放探亲是人道措施,属于民间私人行为,“三不政策”没有任何改变,基本政策亦不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有关大陆探视的演讲会中涌进了大批的退伍老兵。暌别近四十年的故土亲人,终于得以重逢。

有关大陆探视的演讲会中涌进了大批的退伍老兵。暌别近四十年的故土亲人,终于得以重逢。

 

同一时期,大陆的邓小平也在为促进两岸交流而努力。他请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转告台湾领导人:应该让那些已经在台湾的人回到大陆来探亲。于是,陈香梅到台湾向蒋经国提出:很多从大陆来的人已垂垂老矣,离别大陆亲人40多年,他们的长辈也七老八十了,如果再不让他们回家看看,可能再也没机会了,这在历史上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蒋经国说,“可以考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983年,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美国总统出口委员会副主席陈香梅

1983年,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美国总统出口委员会副主席陈香梅

 

1987年10月14日,在各界的呼吁和压力下,蒋经国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有关探亲的决议案。当天,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台湾当局采取这一措施对两岸人民的交往是有利的,热情欢迎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并保证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

 

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允许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亲属的民众皆可以赴大陆探亲,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个月。消息发布之后,全台湾近40万老家在大陆的退伍老兵和民众为之欢欣鼓舞。

 

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

 

11月2日上午,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预定当天上午9时开始登记,但凌晨就已人山人海,几乎冲破大门。台湾红十字会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被索取一空。至此,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的坚冰由此被打破。

 

11月4日,厦门“鼓浪屿号”客轮载着21位台胞绕道香港抵达厦门和平码头。祖国大陆迎来了两岸隔绝38年后首批回大陆探亲谒祖的台湾同胞。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老兵返乡探视的心愿终可实现,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老兵返乡探视的心愿终可实现,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1位台胞是38年相思岁月后首批回大陆探亲谒祖的台湾同胞。泪飞化作倾盆雨。这些老台胞抵达,与码头上等待的亲人抱头痛哭。他们走的时候正值青壮年,甚至是小孩子,回来的时候,早已经是双鬓斑白的老人。码头上等待他们的亲人也是如此。一位台胞将一幅对联送给了“鼓浪屿号”全体船员:“鼓起中华民族志,浪传两岸骨肉情”。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台胞与亲人相拥而泣

返乡台胞与亲人相拥而泣

 

坚冰融化。1987年,被称为两岸开放交流元年。从这时候开始,两岸交流交往大门开启,涓涓细流汇聚成浩浩大潮。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已经无法阻隔两岸同胞往来交流的大潮。

 

开放后的六个月,台湾登记到大陆探亲的人数高达14万,足见民间期待交流之心切。很多人为了返乡探亲提前退休。但还是有许多 人至死也没能返回故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许多老荣民终身未婚,无法返乡与家人团聚,只有聚居于各地的“荣民之家”,图为荣民们闲暇时下棋一景。

许多老荣民终身未婚,无法返乡与家人团聚,只有聚居于各地的“荣民之家”,图为荣民们闲暇时下棋一景。

 

站在1987年,看两岸关系未来,谁能想到会有海峡论坛的两岸民间嘉年华,谁能想到会实现两岸直航、双向投资、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谁能想到会有赴台个人游、卡式台胞证……有太多太多的想不到,然而,在祖国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指引下,这一切都实现了。

 

30年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扩大深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局面,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提供了强劲动力。

 

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近1.17亿人次,其中,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达2395.21万人次,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9340.21万人次。

 

30年来,在大陆办理结婚登记的两岸夫妻已达37.8万对,两岸婚姻数量以每年约一万对的速度增长,生动诠释了两岸一家人的内涵。

 

30年来,大陆持续出台保障台商投资、便利台胞往来以及鼓励台青就读、就业、创业等政策措施,定居大陆台胞人数日益增多,地域范围也从东部沿海向内陆不断延伸。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安峰山曾经在9月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岸交流30年成果来之不易,凝聚着两岸无数同胞的心血和付出,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珍惜和维护。在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之际,各地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举办纪念活动。我们相信,两岸交流继续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还是那句话,“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的同胞骨肉情,海峡隔不断,任何人为的阻碍也无法割舍。

 

                                                                                     (本文资料均来自可靠网站文字和图片)

台媒关注北京“共有产权房”:台胞也能当新北京人

2017-09-22 11:08:18
展开全文

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台----点赞十九大报告对台内容

2017-10-20 14:54:25
展开全文

台胞赞“家”的感觉 盼两岸加速融合

2017-10-13 17:29:56
展开全文

海峡两岸中秋灯会昆山点灯同根兄弟共庆团圆

2017-09-21 10:22:15
展开全文

港澳台舆论及各界人士积极评价十九大重大意义和影响

2017-10-26 09:22:13
展开全文

两岸暨澳门学者在台研讨孙中山思想

2017-10-23 09:29:27
展开全文

周志怀:大陆尽最大努力维护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7-10-20 11:10:09
展开全文

朱卫东:要在一中原则基础上寻找新平衡点

2017-10-18 16:14:37
展开全文

“两岸交流三十年启示与前瞻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2017-10-18 16:10:03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