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纪念大屠杀,日本在自我孤立
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将在9月重开后举行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三读表决,如果通过,安大略将成为中国以外首个设立该纪念日的地区。然而,作为一个明显犯下大屠杀罪行的二战战败国,日本却有国会议员向安大略省议会联名寄送意见书,试图阻挠纪念日的设立。要知道,在另一个战败国德国,从上到下一致认罪、反思的态度得到国际社会接受和赞扬;在其他一些国家,大屠杀相关纪念活动也显示出对吸取历史教训的足够重视。但日本做了什么呢?《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日本国内,不但没有有关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的痕迹,反而形成否认相关历史事实的特殊社会氛围。这是对人类基本良知的背离。
加拿大议案推动者:已征得11万人签名
加拿大安大略省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议案(也称“79号法案”),在加拿大引起强烈反响。为使议案能在省议会顺利通过,“多伦多亚洲二战历史真相维护协会”(多伦多史维会)正推动展开十万人签名运动。《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这个议案的倡导和推动者、多伦多史维会创办人兼主席王裕佳。
王裕佳是名家庭医生,执业于多伦多(安大略省省会),他每周至少花20多个小时用在史维会的工作上。在史维会和部分教育界人士努力下,安大略省成为西方第一个将亚洲二战史实编入中学历史必修课程的地方。但加拿大的教科书中仍没有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描述。
王裕佳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他们在安大略省已经征集到11万人签名支持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议案,其中有白人、黑人,有印度和巴基斯坦人、菲律宾人、意大利人、波兰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以及不少日本人。
对于有日本议员施加阻力,向加拿大方面寄送意见书,称有关活动为“反日活动”“当地日本人表示担忧”等,王裕佳回应说,40多年来史维会一直同当地日裔社区保持良好互动关系,一起同种族歧视、军国主义做斗争,1979年曾声援日裔社区向加拿大政府讨回公道。因为二战期间,在加日本人曾被剥夺财产,关进集中营。
“我们同日裔社区保持着良好关系,并没有受‘79号法案’的影响。”王裕佳说,日裔社区很多人支持该议案,他们清楚,议案的提出是基于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向各个社区讲解这一历史,得到包括日裔社区在内的绝大部分人的理解与支持。”
王裕佳医生对当前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表示担忧。“这是加拿大人的事情,不希望看到他国政府的影响和干扰。”王裕佳说,“当前日本右翼当道,气焰嚣张,千方百计阻止人们了解二战历史,淡化日本侵略给中国乃至世界造成的伤害。这种否定历史的做法极端错误,极不理智,极不正常。”
在采访中,王裕佳告诉记者,对于推动“79号法案”,没有人直接阻止他,但有人曾问:做这些事有意义和必要吗?“这是因为他们不学历史的缘故。”王裕佳坦言,“79号法案”能否通过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但他认为通过的可能性相当大,而这需要大家继续努力推动。
目前,除了签名活动,多伦多史维会也在同加总理办公室联络,希望得到总理认可。王裕佳希望民众踊跃给总理办公室、省政府打电话,告诉他们该议案的重要性。
6万块“绊脚石”背后的德国态度
最近,《环球时报》记者住处附近一家高档购物中心门前的地面上,突然多了3块“金石”。它们约10厘米见方,上面是黄铜面,下方是水泥砖。黄铜面刻着“曾在这里居住或学习、工作”等字样,还有人名、生日、忌日等信息。原来,这是德国人纪念被纳粹杀害或驱逐的犹太人的“绊脚石”。
“每一块‘绊脚石’都是手工打造,铺装在受难者生前住所门前的路面上,时刻提醒德国人牢记并反思历史。”发明“绊脚石”的德国艺术家冈特·德姆尼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德国及其他近20个国家有1099个城镇设有“绊脚石”,总数达6万多块。
“绊脚石”是德国人纪念和反思大屠杀的缩影。目前,全球都在1月27日举行纪念活动,实际上,这个日子也是德国人首创的。1996年1月,当时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把1月27日定为一年一度的悼念日。200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月27日定为全球范围的纪念日。
每年的1月27日,联邦议院会休会一小时,以悼念所有受难者。每年的悼念活动包括请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演讲、德国总统讲话等。德国还举办其他纪念活动,如2002年首次在历史博物馆举办“纳粹种族大屠杀及其回忆”主题展,2015年在1936年纳粹举办奥运会的场地主办犹太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在德国,反思历史的节目一直在制作和播出。德国还与波兰等国合作编写历史教材。从小学开始,许多课程都要深刻分析纳粹党和希特勒领导下的第三帝国的罪行。《辛德勒的名单》《安妮日记》等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也是学生的“必修课”。中学生还必须到集中营遗址进行历史教育。
1985年,德国联邦议院作出决议,否认大屠杀的行为将判定为违法。2015年,一名87岁的德国妇女因公开否认纳粹大屠杀而被判10个月的监禁。平时每当《环球时报》记者与德国人谈到大屠杀历史时,不管是政客还是公司白领,都会立即严肃起来。而且,他们的态度几乎一致,都认为德国是有罪的战败国,应该为历史负责到底。
柏林历史学者卡特琳·舒贝尔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国被国际社会接受,是其用实际行动纪念大屠杀历史的结果。日本没有获得邻国及国际社会认可,甚至阻挠别国设纪念日,显然是不明智的。日本要想成为受欢迎的大国,可以学习德国,在“历史正确”上先跨出一大步。
从英国隆重纪念看“大是大非”
今年1月26日,即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2周年纪念日前夜,英国政要、宗教领袖、200余位大屠杀幸存者及1000多名各界人士齐聚伦敦市中心的伊丽莎白二世会议中心,缅怀死于纳粹屠刀的600万犹太人和20世纪以来各类种族灭绝罪行的受害者。而在1月27日“大屠杀纪念日”前后,英国全国共举办了6000多场纪念活动。笔者近距离观察了这场隆重的大屠杀纪念活动,并对英国从上到下的纪念进行了调研。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英国不是有满城尽戴小红花的“和平纪念日”吗?为何还要专设大屠杀纪念日?大英帝国本土从未沦陷、不曾发生屠杀惨剧,为何如此隆重公祭大屠杀遇难者?
大屠杀惨剧的确未发生在英国,但英国人保有许多与之血肉相连的难忘记忆。1938年11月至1939年9月,在一场被称为“儿童救援”的营救运动中,大约1万名儿童(多为犹太人)从纳粹铁蹄下的欧洲大陆被送抵英国。至1939年,英国共接纳了6万名来自欧洲大陆的难民。
英国有许多大屠杀相关遗迹。在伦敦,维纳图书馆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大屠杀研究机构,存有英国最全的纳粹历史档案;帝国战争博物馆有全欧最大的大屠杀陈列展;海德公园、当年流亡儿童下车的利物浦街车站等处建有大屠杀纪念花园和雕塑;诺丁汉郡的大屠杀研究中心暨博物馆,每年都有访客在那里的玫瑰园栽下花种。
笔者看到,这次纪念日前后,仅英国广播公司(BBC)各类报道就有30余篇。BBC还在热门电视栏目《古董巡回秀》中推出“特别节目”,聚焦幸存者和他们的藏品,从集中营里的囚服、艰难保存的祖传银器到赠给解放者的礼物,每一件都是历史活证,直击人心。从《泰晤士报》《独立报》等严肃报章到《每日快报》《太阳报》等通俗小报,甚至免费发放的《都市地铁报》,都为大屠杀纪念日留出大幅版面。
在全球性大屠杀纪念、教育和研究方面,英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英国“大屠杀教育基金会”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屠杀历史教育和师资培训;1991年,英国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将大屠杀内容列入中学历史必修范围;2000年的国际大屠杀论坛《斯德哥尔摩宣言》,英国是缔约国之一,它直接助推联合国大屠杀纪念日的设立;2001年,英国将1月27日定为国家法定纪念日……
每年,英国的大屠杀纪念日都会设定一个主题,比如2015是“让记忆活着”,2016年为“不要袖手旁观”,2017年是“生活如何继续?”这些主题联结着历史与现实,让人持续反思:“人,居然能对人如此不人道”,也让人牢记:“奥斯维辛,绝不重演”的口号在今天一样贴切和必要。
在日本,它竟成了话题禁区
72年前的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臭名昭著的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集中营打破人类底线的悲惨景象,让这一天作为一个沉痛日子——“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被人类铭记。可是,同样犯下累累恶行的日本,却将这样一个日子给“遗忘”了。
《环球时报》记者在日本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雅虎日本”上输入“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看到约2万个搜索结果,显示“国旗制定纪念日”“经济交流论坛”甚至“医学研讨会”等各种活动,却看不到“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相关活动。提到“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基本都是中国媒体开设的日语网站,日本本土网站可谓一片空白。
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在日本的存在感,《环球时报》记者又在新闻搜索栏输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结果跳出的页面赫然写着:“对不起,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新闻。”
如果说“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主要以牢记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惨痛历史为主,日本“选择性遗忘”还能拿出一些说辞,那么,南京大屠杀却是日本一手制造的。可是,日本的记忆方式却非常特别。除极少数有良知的友好人士通过创作文学作品等方式来批判与揭露外,毫不夸张地说,日本主流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持有的态度让人愤怒。
还是在“雅虎日本”上输入日语的“南京大虐杀”,记者发现,这个词首先就被系统定义成了“南京事件”。而且,跳入眼帘的首页被一大堆“南京大虐杀是捏造的”之类醒目标题刷屏。在相当于“百度知道”的日本“知惠袋”上,有网民提问“南京大虐杀究竟是怎么回事”,回答是:“南京大虐杀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说其没有发生过也是可以的……”这样的回答不知会扭曲多少人的历史观。
互联网上如此,日本现实社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日本右翼组织来说,否认南京大屠杀基本是标配。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APA酒店老板在酒店里公然摆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籍,无疑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
由于工作原因,《环球时报》记者能接触到各个阶层的日本人。有点交情后,记者才会问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及设立相关纪念日的看法。这是因为2012年记者与相交多年的一名日本国会议员一起喝茶时,曾谈起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事,结果这名一向和善的资深议员突然严肃起来,犹豫半天才若有所思地说:“与你相处这么久,还是给你说点真心话吧。其实,作为外国人,在日本政坛甚至经济界与文化界,贸然问起日本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是件非常不礼貌的事。即使是日本人之间,也会小心翼翼避开这个话题。这点,你今后可能要注意一下。”
记者半信半疑,此后采访日本政经人士时,又尝试过多次。结果正如这名议员所说,气氛当场凝固,不仅没有获得有效回答,甚至有受访者的秘书事后打电话过来,“善意”提醒记者注意分寸。
不知从何时起,日本社会悄然形成一个潜规则:外国人与日本人交往,询问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会失礼、尴尬!或许,对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并没有忘记,不过是以沉默与歪曲的方式,留下另一种颠覆历史的记忆。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王燕云 环球时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杨舒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