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动物基金会官员:动物“养老”难题多
|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7-10-27 10:25:30 | 来源: 新华社 |
监护仪哔哔声中,失去意识的猎豹“基马”躺在操作台上接受医护人员治疗。它的倒下不是因猛兽攻击,而是敌不过年龄。
动物寿命延长给亚洲动物园的医疗卫生资源带来压力。亚洲动物基金会福利主管戴夫·尼尔说,在解决动物“养老”问题方面,亚洲落后于西方,“很少有动物园为此做足准备”。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年长动物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痛苦地度过“晚年”。
法新社25日报道,新加坡动物园是亚洲为数不多较好解决动物“养老”问题的动物园。今年,新加坡动物园启动年长动物计划,年龄达到自然寿命的80%左右的动物才有资格参与。符合条件的大约有100头动物,它们可享受专门饮食、机构内部兽医定期上门探视以及私人健身方案。
按大型猫科动物拯救组织的标准,人工驯养的猎豹寿命通常在10岁至15岁之间,野生猎豹为6岁。“基马”现年18岁,已步入晚年。饲养员发现“基马”接受投喂给它的食物时有困难,检查后才发现它需要接受白内障手术。
“动物园里没有捕食者,总有东西吃,所以动物往往会比在野外寿命更长,”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集团员工路易·卡洛斯说,“但这也意味着这些动物会出现通常在野生动物身上看不到的健康问题。”
“养老”计划中有一个“病号”是名叫“伊努卡”的北极熊,现年26岁,已是一位“老人家”,有关节炎和听力问题。加入这项计划后,兽医和饲养员开始持续观察“伊努卡”的步态、牙齿和应变能力。今年初,听力受损且丧失一眼视力的60岁猩猩“乔乔”接受了白内障手术。
动物管理员莫汉·波尼查米说,最近一头罹患皮肤癌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的白老虎接受了安乐死。尽管令人感到悲伤,“但这是我们不得不为它做的最佳决定”。
这些解决动物“养老”问题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很常见。新加坡“动物问题研究与教育协会”创立者黄国光认为,要在这方面追赶美国等西方国家动物园,亚洲动物园“在装备、兽医专业技能及营养团队等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陈丹)【新华社微特稿】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