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蔡当局刨根“去中” 台湾民众怎能袖手旁观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文化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林忠山的评论文章指出,在中华文化一路的传承下,中华民族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献,大多是以文言文来记载文献内容,故无文言文的基础及素养是无法阅读及承续中华文化的,更无法享受中华文化的荣耀。准此,蔡当局在台湾高中教科书语文课纲缩减文言文比例,并刻意引入日本人的文言文著作,此举就是在刨根,在轻蔑中华文化,遂行“去中国化”及文化“台独”的工作。

 

评论摘编如下:

 

中华文化是先有语言,才有文字;文字之传输在无印刷技术前,力求简淬达意,故形成了文言文的文字结构,也借此建构了中华文化中经典的博大精深及真善美意境。在一路的传承下,中华民族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献,大多是以文言文来记载文献内容,故无文言文的基础及素养是无法阅读及承续中华文化的,更无法享受中华文化的荣耀。准此,蔡当局在台湾高中教科书语文课纲缩减文言文比例,并刻意引入日本人的文言文著作,此举就是在刨根,在轻蔑中华文化,遂行“去中国化”及文化“台独”的工作。

 

高中教育是台湾社会培育其民众进入政治系统,能完善、健全且成功认同台湾,并提升台湾竞争力及质量形象最关键的教育阶段,这是为何台湾在实施9年义务教育后,又要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理论依据。因9年义务教育尚属启蒙阶段,高中教育才是成长、承负及辨识的审问慎思阶段,也是对健全化青少年人格特质,使其能适应社会、提升才能的最重要辅导作为。

 

回顾史实,台湾地区能于二战30年后,全世界已经认可台湾的经济奇迹,奠定了台湾现代化社会的坚实基础,所凭借的是什么?答案是人才,因台湾地区优质人才辈出,教育成功及深具中华文化底蕴是主因。

 

既然成功因素是人才及教育,近20年来为什么要大幅度去做“教改”及翻转原有教育内容呢?真的是愈改愈好吗?何以目前绝大多数人是闻“教改”就惧怕不安?为了与时俱进及适应环境变迁,当然可做渐进式的微调,但绝不是陈水扁及蔡英文“去中国化”的那种意识形态式的“教改”,带来的是沉沦及弱化台湾民众的质量与竞争力。

 

蔡当局一上台即废除马英九时期的课纲微调,先回归承续陈水扁的“教改”,陈水扁的“教改”中重点在改文史等软实力的精神价值,其聚焦点在“去中国化”及“丑中扬日”,纯粹是意识形态的作祟,至于其他的理工农经等课纲则不变。简言之,陈水扁的“教改”只关注意识形态的政治操作,其他只是陪衬与幌子而已。

 

蔡英文的强势废止马英九课纲举动,并未取得国民党强烈的抗议与指责,等同是间接鼓励。民进党意图要大幅再修改文史课纲,借重其现有的执政优势与权力傲慢,完构无限上纲的台湾意识史观,并进一步推动亲日史观,其做法是继续“去中”、“仇中”,最终则是“脱中”,走向“台独”之路。这种意图之设计,最理想的途径当然是高中以下的教科书之修改及颠覆。不闻蔡英文“天然独”喊得十分顺口吗?

 

高中以下的教科书是部定的,有台湾史观的认定角色及台湾教育角色。因此教科书的政治操作本质上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工具,对确保及延续其政治生命是有极大的效果。对此角色的认知,民进党是投入百分之百的关注,而国民党却反击无措,其关注可能连10%都不到,在此“教改”的议题,民进党岂有不下重手之理?果如此,真令人忧心痛绝。包括台湾“中研院”院士及有识之士虽已联署呼吁蔡当局住手,但实应广集全民之力以为捍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