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这个夏天,我们在北京

7、8月如火的时节,北京这座古都迎来了一拨来自宝岛台湾的大学生们,在这里,他们将走进北京的各行各业,了解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感受多元文化。

 

这些学生当中,有的人是第一次来到北京,有的人是第二次或第三次、第四次,但这次算是比较不一样的体验,因为时间比较长而且集中,一个多月通过与当地人接触,对这里的人,这里的交通、购物、生活以及文化习惯等有了更直接的感受,要“用自己的眼睛说话”。

 

马路上竟然没有那么多机车

我是台湾学生余若宁,每当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就更容易去发现这些最贴近生活的不同之处。我在北京正值夏天时来了,天气十分炎热的,当我走在路上感觉汗水不停的被阵阵热风带出,吸入的空气中也感觉不到一丝水气,就像是身在一个大烤炉里,不过有时却会突然出现一场及时雨,一下就是豆大的雨滴让行人都躲避不及,但是却能为北京的夏天带来一丝凉爽。但总体北京的天气是十分分明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圖三

说到天气,我现在都养成了早晨起来先去看窗外的习惯,看看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遍布,因为说起北京雾霾总是会相伴而来,但其实北京夏天的空气还是不错的,时常抬头便可以见到蓝天和白云朵朵,只是在下雨前的雾气常会让我分不清到底是雾还是霾。

 

除了天气外,北京的交通也十分拥挤,这里的地铁每几分钟就有一班,是我在北京旅游时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另外,在北京的马路上,我发现并不像台湾那样有那么多的机车,这是最令我惊讶的。这次来到北京,从天气到交通,都带给我与台湾不同的感受。

 

录制节目原来有这么不容易
我是台湾学生怡文,来到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保持手机电力。手机不离身能确保一切,电力满格才能畅行无阻。打车用手机上的软件滴滴打车,租用共享单车也需要手机,左看、右看,如果没看见共享单车,那就打开定位寻找他。肚子饿了吗?叫外卖到房门也需要手机,在这里手机不只用来联系,也用来商家付款甚至还可以开启朋友群收款,根本聚会必备啊!

 

在北京的日子,实习占我生活中极大的环节,我想最特别、最有趣的就是参与节目录制、策划吧!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有机会参与节目,从从无到有,我不是传播学院的学生,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学习这部分的信息。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后来懂得在节目中嘉宾的衣服配色、坐姿、脚色定位等,都会影响整个节目观众的感受,因此,每个环节都不能忽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圖4

看起来很容易的谈话性节目,却非常不容易,从节目的文案策划、讨论可行性还有吸引点,如何抓住观众味蕾?和节目拍摄组不断沟通,文案都经过一次、两次、三次以上的讨论到最后的定案,到录制场地更是一场硬仗,要对抗天气、场地的设限、还有光线等,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拍摄效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圖5.JPG

这次来北京,我体会了北京公司最地道的员工餐还有地铁早高峰,从一开始觉得很尴尬,到后来学会了拼命也挤上地铁,第一次进录音机房录音,第一次写文章发在公众号,第一次集体采访,可以说我的很多第一次都发生在北京,这两个月,我觉得非常值得。

 

享受北京快捷便利的网上服务

我叫萧瑜,从台湾而来 ,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我选择到北京实习,一方面是想了解媒体工作,另一方面是想更了解北京这座城市。过去也曾经到过北京旅行,两次时间间隔不远,倒没觉得北京变化有多大。然而旅行与工作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决定着我与这座城市将如何互动。

 

我想其中很大的不同,体现在我一天中总有一餐会选择订外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圖7

北京便利的外卖系统,让人不用出门就能解决吃饭问题,真的是只想宅居在家中朋友的一大福音。台湾的地理空间小,商店大多很集中,人们若有需求,大多可以自己到店内解决,所以外卖体系不是很发达,但北京就不同了。另外,令人欣喜的是网上订外卖还常常有折扣。

 

同样的便利,也体现在快递服务上。在网上订购商品,可能当天或第二天就能送到,而且邮费十分便宜。如此一来,当我需要购物时,当然就不会选择到实体店购买,再自己大包小包地扛回住处,而是喜欢选择网上购物。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 ,也了解了当地人的习惯,感觉自己也更加融入这座城市。

大陆专家:打通两岸交流经脉 掌握舆论战主动权

2017-08-18

由大陆民间智库中一智库、海峡两岸网以及河南美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三届港台文化战略交流研讨会14-17日在河南省省会郑州举行。会议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学者专家,共同研讨两岸和平统一问题。

 

经过充分讨论,会后,中一智库召集人毕殿龙、天津南开大学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福建农林大学助理教授孙海岗等学者就推动两岸早日统一,提供了以下四点建议:

 

一、打通两岸青年网络交流经脉,打造两岸青年交流绿色通道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当下两岸青年交流的主要媒介。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网络监管部门,建立一个横跨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网络交流“绿色通道”,由三个地区的相关部门派专人管理,大陆可筛选一批有发声能力、了解台湾、能够发出正能量声音的个人和团体先行先试,通过这个平台向港台民众发声,掌握两岸关系“舆论战”的主动权。

 

二、精准定位,量身订做,注重效果,多搞一些两岸青年喜闻乐见的交流活动

 

传统上,大陆和台港两地青年的交流活动,往往容易在不经意间流于形式,主办单位大多喜欢搞一些冗长的“填鸭式”授课或讲座,以单向的方式让台湾地区的青年接受,这种形式看似有效,但青年人却未必喜欢。

 

两岸青年人的特点是热爱探索,喜欢主动学习。为此,建议有关方面能够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创新交流形式,设计出两岸青年喜欢的方式,让两岸青年人唱主角,发挥自由探索的能力,以项目合作、深度研学、合作调研等形式,引导他们探索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路径。此外,也可以借鉴引入类似游学、住家等方式、增进台湾青年对大陆家庭的了解。

 

三、帮助大陆攻读硕博学位的台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于两岸和平统一大业

 

建议将来建立港台高级人才互助救助中心,专门针对两岸三地的硕博士学生,如果他们毕业后暂未找到工作,中心可暂时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设计职业生涯,参与一些于两岸关系有利的科研课题,锻炼他们能力,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的同时,发放一些公益性的工资,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福建农林大学助理教授孙海岗

 

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服务,为他们量身订做一套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补充他们在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短板,训练结束,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将他们推荐到企事业单位。这样既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也能够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并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目前,很多大陆大学培养的台籍学生在台湾地区缺少竞争力,这容易降低台湾地区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好感度。如果能够解决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就既能增加就业率,也能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参访大陆,了解大陆,进而认同祖国。同时,大陆的台籍学生在台湾地区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强,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议在郑州、福州或其他具有交通方便等诸多优势的城市建立相关试点。

 

四、避免重复投入,实施精准交流,让更广泛的台湾地区民众享受到两岸交流利益

 

为了让更多的台湾人分享到与大陆交流和合作的利益,同时避免调动过多的人力、物力来“让利”,可以分区域,分行业,分单位进行“包干式”对台服务。例如,北京负责台北地区,上海负责高雄地区等等,高校对高校,企业对企业,民间团体对民间团体,每个地区和行业均有明确的对台服务任务安排。

 

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投入,提高了效率,明确了责任,也简化了监管,提高台湾民众阻遏“台独”势力的动力,增强他们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积极性。

展开全文

两岸青年参访兵马俑博物馆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

2017-08-14

两岸青年参访兵马俑博物馆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

 

两岸青年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龙骑北去咸京远,阵势东临渭水明。”8月12日上午,参加“丁酉(2017)年两岸千名青年黄陵大祭祖”系列活动的数百名两岸青年学生、志愿者来到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访,一同品鉴了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老与神秘。(中国台湾网8月13日西安讯  记者尹赛楠)

 

两岸青年参访兵马俑博物馆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

 

两岸青年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参访兵马俑博物馆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

 

两岸青年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参访兵马俑博物馆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

 

两岸青年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参访兵马俑博物馆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

 

秦兵马俑。(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参访兵马俑博物馆探寻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

 

秦兵马俑博物馆。(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展开全文

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在福州启用 打造“两岸青年之家”

2017-08-10
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在福州启用 打造“两岸青年之家”
 
海峡青年会展中心内部一角
 
 
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在福州启用 打造“两岸青年之家”
 

夜晚的海峡青年会展中心,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鸥。

 

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在福州启用 打造“两岸青年之家”

 

一群来自台湾高雄的高中生

 

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在福州启用 打造“两岸青年之家”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展示建构作品。

 

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在福州启用 打造“两岸青年之家”

 

 

海峡青年文化街远眺

 

第五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9日正式拉开序幕,海峡青年交流营地首次启用。

 

于第三届海峡青年节正式启动建设的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位于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度假岛——琅岐岛,今年海峡青年节期间首次启用,并将作为海峡青年节永久会址。

 

据福州市副市长杭东介绍,该营地占地203亩,地上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是福州市打造两岸青年常态化交流新平台的重大举措。

 

海峡青年交流营地项目建筑设计由美国MZA建筑设计公司与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共同承担,规划建设海峡青年会展中心、海峡青年创意中心、海峡青年文化街、海峡青年活动中心、海峡青年旅社、商务酒店等五大功能板块。

 

杭东表示,海峡青年交流营地重点承办两岸青年交流活动,致力打造成一个集交流活动、联谊融合、就业创业平台为一体的“两岸青年之家”。

 

记者当日看到,新建成的海峡青年交流营地融现代建筑与传统福建民居风格于一体,功能布局和建筑形态既凸显青年活泼的天性,也运用了福州元素,彰显海峡文化地域特色,海峡青年文化街青瓦白墙、十分优雅。

 

活动期间,营地将举办海峡青年(福州)峰会、两岸青年交流分享汇、“两岸青年说”论坛、两岸青年“携手·同心”联欢晚会等14项活动。

 

据福州市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将举办趣味运动会、舞会、棋牌、电竞、街舞等一系列联谊交流活动。新建成的海峡青年公寓将为入住的两岸青年提供包括超市、饮品屋、咖啡吧等生活服务,夜间放映两岸青年喜闻乐见的电影。

 

对于新投运的福州海峡青年交流体验营地,多名台湾青年受访时均言“很期待”。有台湾青年告诉记者,这是两岸青年共同的家,盼望两岸青年在此相亲相融,协同合作、创业创新,共同追逐全球机遇。(中新社福州8月9日电 (记者 龙敏)

展开全文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2017-08-10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两岸青年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8月9日,参加“丁酉(2017)年两岸千名青年黄陵大祭祖”系列活动的数百名两岸青年学生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访,他们用镜头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一同领略了这座千年古城曾经的恢弘与文明。(完)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两岸青年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两岸青年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两岸青年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两岸青年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两岸青年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两岸青年镜头中的大唐西市:转眼间已是千年

 

两岸青年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台湾网尹赛楠摄)

展开全文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

2017-07-18

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交流活动16日于上海启动,这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二十年再相聚——两岸青年交流主题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80名两岸青年将实地考察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淮安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及人文景观。

 

两日来,两岸青年共参访了上海的田子坊、南京路、外滩和黄浦江夜景,杭州的中国手工艺活态馆、拱宸桥以及西湖。亲手画一画折扇、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搭乘画舫感受世界文化遗产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渊源,了解历史传承文化让两岸青年收获良多。

 

台湾辅仁大学资讯管理学系的沈大为第一次到访江南,除了对美食赞不绝口,他更希望此次能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文化、生活,让自己增广见闻。

 

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何玲敏学习的专业是中文,“江南小镇、青石街、小桥流水,这是我脑海中运河沿岸城市的印象,此次能够实地走访,相信会对我未来学业有很大帮助。”

 

“看望朋友,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彰化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的黄姿颖听说行程中有杭州格外高兴,“我很期待能再次见到之前来我们学校交流的小伙伴,这期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北京农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周游一路上和重逢的好朋友台湾辅仁大学景观设计学系的赖品文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两个专业相同、脾气相投,交流完全无障碍,感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所搭建的两岸青年交流平台,能让我遇到这么有默契的好朋友!”

 

尽管有的台湾青年是第一次到访大陆,但越来越热络的交流氛围早已消除了陌生感,他们对未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中国台湾网7月17日杭州讯   记者 杨永青)

 

历史地理延伸:

 

京杭运河的形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征服长江以南后,向中原进军称霸,先后向齐国、晋国挑战,夫差开凿了自今扬州到淮安的邗沟,即今京杭运河里运河段的雏形,这是京杭大运河各段中开凿最早的渠段。到了隋炀帝杨广时,为了东南地区和河北的米粮,陆续修浚了之前历代逐渐积累起来的各段运河。今镇江至苏州至嘉兴直至杭州的太湖东侧,连缀各段运河,统称为江南运河;修浚今扬州至淮安的邗沟,亦称山阳渎。又修浚连通黄河和淮河的通济渠,利用曹操所修白沟的基础沟通黄河和海河的永济渠,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杭州,北抵涿州,全长2700公里。到了元代,定都大都即今北京,凿通了大运河山东段即今京杭运河鲁运河,裁弯取直,缩减900公里路程,明清两代又有部分改造修浚。

 

京杭运河分为七个部分,自北京城到通州为通惠渠,自通州到天津为北运河,自天津向南到山东临清为南运河,自山东临清到山东台儿庄为鲁运河,自山东台儿庄到淮安为中运河,自淮安到扬州为里运河,渡长江后自镇江过苏州、嘉兴到杭州为江南运河。

 

京杭运河的水流流向大体为五部分四个节点,北京城到天津,自西向东流;天津到鲁运河中间的南旺湖(鲁北运河)为自南向北流;南旺湖到台儿庄(鲁南运河)再到扬州为自北向南流;自镇江到丹阳为自南向北流;自丹阳向杭州大体上是自北向南流。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

 

绘制属于自己的折扇(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

 

绘制属于自己的折扇(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

 

绘制属于自己的折扇(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

 

绘制属于自己的折扇(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

 

参访西湖(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两岸青年共同寻迹京杭运河

 

参访西湖(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展开全文

二十年再相聚——两岸青年交流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2017-07-18

二十年再相聚——两岸青年交流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二十年再相聚—两岸青年交流主题系列活动”之暑期交流活动于7月16日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二十年再相聚——两岸青年交流主题系列活动”之暑期交流活动于7月16日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共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淮安、西安、敦煌等地举办,近300名两岸青年参与其中。台湾夏潮基金会、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和台湾创价学会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此次系列活动共包括“寻迹京杭运河”、“我的民俗相册”、“重走丝绸之路”以及“永恒的依恋——两岸青年交流二十年回顾图片展”和“情漫海峡爱聚两岸 青年学生大联欢”。

 

二十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两岸青年交流工作践行深耕细作、润物无声的理念,积极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和两岸青年成长成才事业,取得一定成绩,赢得社会好评。在先后与台湾夏潮基金会、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台湾创价学会、台湾蒋经国基金会等岛内多家机构合作中,开展了“一对一”民宿,走进北京、走进台北,走进校园、社区、课堂和公益机构等特色鲜明的交流活动。足迹遍布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和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宏伟规划的长江三峡、青藏铁路、东方大港、风力发电场等地,以及台湾岛内东西两线重要城市。截至2016年底,直接参加该会交流的两岸青年学生7000余人次,参与民宿接待的北京家庭达757户,两岸各地参与高校超过40所。(中国台湾网7月17日杭州讯 记者 杨永青)

展开全文

张志军主任会见海峡两岸青年民意企业家协会参访团

2017-07-13

7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京会见了由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杨镇浯率领的海峡两岸青年民意企业家协会参访团。

 

张志军主任对参访团表示欢迎,希望该协会为推动两岸青年企业家深入交流、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张志军主任会见海峡两岸青年民意企业家协会参访团

展开全文

“学伴制度”助力两岸青年暑期实习碰撞“新火花”

2017-07-11

“学伴制度”助力两岸青年暑期实习碰撞“新火花”

 

首届两岸青年企业实践训练营上海开营。(上海市台办 志康 摄)

 

一对一结成“学伴”,同吃同宿同实习。眼下,新兴的“学伴制度”为两岸青年的暑期实习打开了一扇别具一格的交流之窗。

 

10日,以“互联共享、助力成才”为主题的上海“普陀育菁计划”首届两岸青年企业实践训练营正式开营。该训练营以市场化、社会化的模式,以体验式、生活式的方式,采用“实习+课程+导师+活动”的形式,让两岸青年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彼此社会、文化、生活,多方面增进相互认知和心灵契合。

 

此次活动吸引了两岸及港澳地区107个城市、600多所高校的2300多名大学生踊跃报名。经过层层遴选,最终,来自两岸清华大学等高校的20名优秀学生成为首届实践训练营营员。

 

由于有在台湾做交换生和实习的经历,来自武汉大学的胡跃顺利入选。“之前我们与台湾同学隔着互联网、隔着论坛的交流都只是停留在语言上,并没有深入心灵的沟通,这一次与台湾同学结成‘学伴’,希望能够产生文化上的碰撞与融合。”胡跃说,“我们希望了解对岸青年学子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与胡跃结成“学伴”的是台北大学休闲运动管理专业的黄敬雯,这个未来想到大陆发展就业的女生告诉中新社记者,有了“学伴制度”,能够有机会与大陆同学在诸如日常用语、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我想了解这边(大陆)文化与我自己所了解的是否有落差”。

 

一同食宿、一同生活、一起到同一家企业进行为期30多天的实习,两岸的营员都说“可以预见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除了企业实践之外,实践训练营还为营员们安排了“上海初体验”“相约城市夜跑”及走进上海社区等多元拓展活动。

 

上海市台办副主任王立新表示,大陆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设立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为台湾青年朋友来大陆交流、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便利。(中新社上海7月10日电 记者 李佳佳)

展开全文

大陆力推两岸青年交往 台当局为何“不思进取”

2017-07-13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自2017年10月1日起,参加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简称学测)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可直接向大陆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就读。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周祝瑛的评论文章指出,相对台湾招收陆生政策的缓慢演变,大陆当局对两岸青年交往,正加大马力持续推动。

 

评论摘编如下:

 

教育部日前宣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具有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参加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简称学测)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可直接向大陆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就读。这等于对台湾半数的高中毕业生开放就读。

 

回顾2010年时大陆的大学开始接受台湾学生以学测成绩“顶标”(前12.5%)申请就读,2011年再扩及到“前标”(前25%)。最近又宣布台湾学生只要学测成绩达“均标”,就可申请大陆的一般大学。相对台湾招收陆生政策的缓慢演变,大陆当局对两岸青年交往,正加大马力持续推动。

 

大陆加深开放程度,针对台湾青年教师的“招聘”从高等教育转向普通中小学教学拓展,希望让更多台湾的流浪教师可以受惠。透过不断加强与台湾基层一线和青年世代的交流,以争取台湾青年学生的认同。

 

比较两岸大学招生策略:一、大陆方面:在收费上,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的收费标准一致,且设立有台湾学生奖学金,补助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高校和科研院;在保险方面,自愿基础上享受所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招生方式采学测成绩、联招考试、自主申请。就业上,放宽岗位限制和就业条件,简化台湾学生在陆就业手续,而且承认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台湾的大学学历。

 

二、台湾方面:陆生收费标准比照私立学校,陆生不得申请台当局提供的奖学金;陆生也尚未进入台湾地区健保体系;招生方式采自主申请;就业上,陆生不能打工,毕业后一个月要离台,不得留台工作。学历上,逐年开放承认大陆高校数量,截至2016年承认155所普通高校和191所二技院校。

 

从大陆对台招生标准的逐步放宽,与渐渐逼近台湾少子女化的招生人数底线来看,台湾除需守住人才外,还需有积极主动的策略,如开放招收一流的大陆高中生来台就读,改变原先“三限六不”的陆生政策等。在全球的人才抢战中,台湾必须及早改变策略,更重要的是不要让政治绑架文教!(作者为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