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国理政的“答卷”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03-04 10:30:36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个说法。在过去几个月中,这个说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被广泛讨论,其中所包括的诸多关键词,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
接受本报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认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契合了新形势新问题,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蕴含丰富内涵
何谓“三新”?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个简单的说法中包括了丰富的内涵。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告诉记者,从中国梦的大篇章,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一步一步形成。这份“答卷”,既有很强的逻辑性,又全面、系统、科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认为,“三新”新在以人民为主体,共享发展的成果;新在全面发展;新在与时俱进。他举例说,“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本身不是新词,但是在新形势新情况之下,它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当前,不仅单个行业、企业或个人要适应供给侧改革,全社会都要适应并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的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蔡达峰认为,作为新战略,“四个全面”更完整地展现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顺应时代潮流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三新”首先来自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对记者分析说,当下“三新”思路的形成有两大背景:一是原有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需要改变;二是需要整顿官僚队伍,凝聚、推动改革力量。
“为什么会形成‘三新’?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顺应发展状况和潮流所做出的调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认为。
赵梅分析说,过去3年多来,国内国际形势都有一些新变化。就国内而言,尽管经济持续增长,但实践中也面临许多挑战,如脱贫、环境、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国际来看,无论经济复苏乏力还是恐怖主义等,都是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对发展规律的总结,同样是“三新”形成的原因。
“十八大以来,中国从上到下广泛实践,并在实践中开拓创新。这次的创新,是一次系统性的创新。”在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熊思东看来,“三新”既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规律的思考和实践,也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建设经验和发展道路的总结。
指引中国未来
“我认为,历史会记住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熊思东认为,“三新”能切实指导、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检验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否真正促进经济社会良好发展,能否让所有民众都有获得感。他还认为,“三新”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邓辉认为,有了好的理念,如何落实将是关键。而今年恰逢“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人大代表,就要用新的眼光来做好“十三五”规划的审议工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提出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是一种必然的要求。”
“在基层,我们深刻认识到、感受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我们治国理政的‘三新’中得到了全面体现,如今‘十三五’的宏伟篇章刚刚拉开,我们更是坚定了信心。”侯晓春表示。
赵德明认为,对于未来中国而言,这“三新”至少有着3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更加注重平等,三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