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智造”
|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6-09-28 10:21:36 | 来源: 证券日报 |

网络资料图
笔者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说欧洲一所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副教授,有一天突发奇想,想过一个月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最后总结出:离开中国制造一周,很难受;离开中国制造一个月,不可能;完全离开中国制造,生活简直无法继续。
笔者认为,世界除了需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智造”。
智能制造是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全流程的智能化为切入点,以端对端的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成为新兴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世界制造业主要国家都陆续发布了智能制造相关的战略和政策,“工业4.0”已经渐渐演变为全球战略,相关的协作框架和技术平台也不断完善。
我国同样不甘落后。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这为我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动能做好了铺垫。而工信部印发的《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应该说,一系列的举措将“中国智造”落到了实处。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球商业大格局中,中国企业已开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追随者逐渐变为引领者,在很多方面已成为外国企业效仿学习的对象。
但是,当“中国智造”的触角伸向国外的时候,仅仅依靠庞大的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核心技术的支撑。而要加快这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就要围绕着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围绕着创新链安排资金链,最终提高中国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作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主要发力点,“中国智造”被寄予厚望。而对企业而言,就要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推动中国产品向一流的中国质量转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