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生大陆创业记:“脚踩两地泥”掘金精致农业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08-23 16:09:16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电 题:台生大陆创业记:“脚踩两地泥”掘金精致农业
中新社记者 郑巧
让大陆民众的餐桌、零食单上出现可以生食的牛奶水果玉米,是台中青年黄彰国的目标。
曾就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班的黄彰国,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他在田间地头开创的事业。
这份他与北大、清华、农业大学和台湾中兴大学的两岸知识青年们一起开创的事业,并非时下热门的金融、互联网等创业领域,而是异常“接地气”的农业。创业团队里一半是大陆人一半是台湾人,共同努力寻找两岸的联结点——精致农业。
资料图
“我们种的玉米不施农药,刚摘下来就可食用,生吃时是水果,跟甘蔗差不多甜,煮熟了就是蔬菜”,皮肤晒得有点黑的黄彰国兴致勃勃地介绍产品。
这种非转基因的玉米新品种曾在台湾中南部等地种植,黄彰国将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引入,在北京丰台区、大兴区试种,今年7月产出的三千份玉米,已通过试吃、连锁超市等销售一空。
“每一步都不易,但看到荒地上结出果实,真的很有成就感”,黄彰国说。团队谈好合作模式后,从播种、浇灌、除虫到收获的每一步,都要给当地农民详细演示。不过因为北京没有台风、病虫害也比气候潮湿的台湾少,反倒更有种植优势。
对于销售前景,黄彰国充满信心。他说,大陆市场大,消费能力强,产品主要锁定大城市里的年轻白领,他们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只要保证质量,不愁卖不出去。
黄彰国还去东北、华北等地考察土地,寻找更多合作机会,由于牛奶水果玉米的亩产经济价值是普通玉米的近十倍,也受到了当地政府、农民的欢迎,甚至作为扶贫项目推进。他也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不惜增加成本使用保鲜效果更好的包装。
黄彰国曾就读台湾科技大学,彼时的台湾同学大多选择了“体面”的工程师职业,只有他“脚踩两地泥”走了一条相对不寻常的道路。谈起创业的艰辛,他说,“其实就像在台环岛旅行一样,最困难的是出发。只要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再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执行即可。”
此外,在北大的求学经历,也让黄彰国结识很多朋友。目前,大陆共设立了41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2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以鼓励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这是很好的机遇”,黄彰国说,大陆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希望有更多两岸知识青年广交朋友,抓住机会,寻求合作。
作为在北京学习、生活,并已然创业成功的前辈,他也建议台湾青年可以先从在大陆求学、就业开始,走入基层真正体验“在地化”生活模式。在此基础上,再选择适时、适地地创业。
“知名企业家王石的第一桶金也是卖玉米,希望我能重演历史”,黄彰国笑着说。(完)
新闻推荐
- 这份“答卷”含“金”量足!多重优势吸引跨国企业持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2025-07-22
- 江西旅台同乡会到上饶参访交流2025-07-22
- 第三届湖台青年“追梦 筑梦 圆梦”交流暨体育嘉年华活动在吴举行2025-07-22
- 2025“相约醋都 放飞梦想”台湾大学生实习体验营在镇江举办2025-07-22
- “情牵两岸 相约运河”苏台青年文化之旅活动在扬启动2025-07-22
- 今天迎大暑 一年中最热节气来临 注意防暑降温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