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国共合作的关键会议——西湖会议

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了全体会议(史称 “西湖会议”),会上中共中央有条件地接受了孙中山提出的“党内合作”的形式,直接促成后来国共正式合作的发生。

 

西湖会议

西湖会议

 

马林与会议的起因

 

西湖会议的主要推动者是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马林是荷兰共产主义者,曾于荷属印度尼西亚从事社会主义活动,并协助当地人士建立印尼共产党。其后,他被共产国际委任为“民族殖民地问题委员会书记”,负责协助远东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21年7月,马林来到中国,协助张国焘、李汉俊、毛泽东等人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马林

马林

 

马林会后,马林继续留在中国,到各地考察并与不同人士会面。在桂林,马林与孙中山会晤,就国共合作交换意见。1922年1月,共产国际于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会议上列宁明确指出“一切共产党必须帮助这些国家里的资产阶级民主解放运动”。与此同时马林也在广州看见了由国民党支持的香港海员大罢工,遂结合共产国际的指示,向当时中共中央领导提出“国共党内合作”的方案。

 

1922 年 3—4 月间,马林到上海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对国民党及中国国情进行分析后,指出党内合作势在必行,却遭到陈独秀的反对,认为“中共二大”既已作出与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定,国共之间应行党外合作,而非党内合作。对此,马林提议召开一次中央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国共关系。这时李大钊恰好来到上海,他在稍早前曾拜访因陈炯明叛变而避居上海的孙中山,双方详细讨论了“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最后,在李大钊与马林的促成下,西湖会议正式召开。

 

西湖会议在秘密状态下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执委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候补中央执委李大钊,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翻译张太雷共7人。会上,马林转达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和与国民党联合的意图,即“七月决定”和“八月指示”。他指出:“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党,而是各阶级联合的党,无产阶级应该加入去改进这一党以推动革命。”

 

在争论中达成共识

 

与会者围绕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派以陈独秀为首,明确反对“党内合作”,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员加入无异与资产阶级相混合,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而且,他们对孙中山要求入党者打手模和宣誓服从的做法,更是深恶痛绝。

 

另一派以马林为首,主张“党内合作”,认为国民党组织非常松散,共产党员加入不会受到约束,采取共产党员加入的方式,是实现民主联合战线易于行得通的办法。当然,马林不认为中共应该无条件加入和服从国民党。他认为中共党员可以利用国民党内的左翼人士如廖仲恺等,去改变国民党的策略。他还说道,中共党员即使加入国民党,也应保持自己的组织和报纸,并应继续在工人中建立自己的活动和组织中心。

 

在讨论中,大多数中央委员起初反对马林的建议,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共加入进去并不符合共产国际和二大的决议精神。但在马林的耐心解释与说服下,多数中央委员为尊重共产国际纪律,勉强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提议。会议最后的决定,容许中共少数负责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

 

西湖会议标志着中共政治主张的重大改变,即同国民党合作形式由党外联合转变为党内合作。这次会议部分地克服了党内存在的不愿意与国民党合作的观点,为党的三大确定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奠定了基础。会后不久,李大钊率先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了国民党。随后,陈独秀、张太雷等中共领导也陆续加入国民党,并开始了帮助国民党改组的工作。

 

参考文献:

杨振亚:《西湖会议和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

骆小峰:《对西湖会议的再认识》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