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发现新蛋白质有助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4-22 10:49:14 | 来源: 新华网 |
新华社香港4月21日电 香港科技大学21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发现人体自身的一种蛋白质,有机会发展成为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新药物。这项突破性研究结果本月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由科大理学院院长、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教授带领。她领导的研究小组,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刘富友教授及浙江大学张宝荣教授合作,发现一种被称为白介素-33(IL-33)的蛋白质,能有效改善模拟阿尔茨海默氏症转基因小鼠的认知障碍和病理症状。
叶玉如说:“这项令人振奋的发现使我们对阿尔茨海默氏症这个既复杂又多病因的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将小鼠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会严重削弱患者认知能力的渐进性脑退化病,至今仍然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症状包括逐渐丧失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以及降低活动能力。病理学标志包括在患者脑中有累积的淀粉样(Aβ)蛋白斑和神经纤维缠结。
最新统计显示,全球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人口已达4600多万,预计2050年患者人数将会增加到1.3亿。阿尔茨海默氏症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老人,是导致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为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新闻推荐
- 黄陂台胞32年跨海接力助学,资助300余万元惠及2600名家乡学子2025-10-17
- 2025海峡两岸社团交流节在京启动2025-10-17
- 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2025-10-17
- “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开展2025-10-17
- 米兰冬奥会公布开幕式主题2025-10-17
- 歌曲《没出息》在两岸爆红 ,国台办表示:乐见这样自然、有趣、快乐的两岸民间互动交流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