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国际产能合作打开一扇崭新窗户1+1+1>3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5-08-13 11:10:48 | 来源: 中国政府网 |
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的地铁公司内,一辆从中国长春跨越重洋而来的银色列车,亮眼地停在试运行轨道上。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里约州州长陪同下,步入车厢体验列车的舒适度和安全度。“这是中国装备的机遇,也是对中国装备制造的检验!”得知里约市民对中国产的地铁列车非常满意后,李克强当即表示,要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中巴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典范”。
这一幕发生在巴西当地时间2015年5月20日上午。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访拉美四国,而“国际产能合作”正是贯穿此访的一个核心理念。
就在5月17日李克强踏上访程的前一天,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被舆论解读为“重要的路线图”。
事实上,这一路线图此前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部署过。作为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亮出的一张新牌,国际产能合作也经历过一个相互磨合深化与认同的过程。观察人士注意到,从最初的“双方”合作演进至“多方”合作,正是基于各方利益的最大契合点,国际社会才对此积极回应。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理念即:位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多方产业、资金及技术合作,共同“分享”工业文明与和平发展曙光,在多方深度合作中,提升各自位置,重构价值链,实现“多赢”格局。
这样基于全球视野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势必给中国带来更多红利。正如李克强在常务会上多次强调的,借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价值链重构,是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大机遇。
■ 改革开放初期,靠输入生产线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也走到“产业输出”的时候了
在被视为“行政系统最高决策平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不到40天内,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部署国际产能合作。
2014年12月24日的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李克强明确提及与国际产能合作有关内容。
2015年1月28日,常务会议题中出现了“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总理说,“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大机遇。”
据悉,当天会议上,针对这一议题,足足研究讨论了两个多小时。
国务院常务会议初步确定了国际产能合作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金融支持的运作模式。
2015年4月15日的常务会上,一个细节透露出总理对于这一议题的高度重视:当天的会议部署落实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这一条要写进来!”在上会文件原有表述之外,李克强特意要求加上两项内容,其中一项就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李克强在多次常务会上阐释过国际产能合作对于中国经济的深远意义。
“我们常说,要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升级,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产业输出’。这也与发达国家的转型路径相吻合。”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常务会上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家把大批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也走到‘产业输出’的时候了。”
总理进一步强调,推动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目前是一个极好的时点。
“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面临老化等问题。”李克强说,“中国在这方面的性价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要不失时机加快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与各国广泛进行产能合作。”
■ 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帮助输入国发展实体经济,也推进了其工业化进程
梳理国际产能合作,李克强总理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共进“天价早餐”,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12月底,李克强出访哈萨克斯坦时,两位总理在早餐间围绕“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敲定了一份价值180亿美元的大单。
后来在2015年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讲起了当时的情景。
“哈萨克斯坦公共产品匮乏,希望加大投资力度、大兴基础设施建设。但他们国内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生产线一条都没有。所以我提议,与其他们向我们购买成品,不如我们去当地直接建厂。”总理说,“哈方一听非常乐意。因为中国输出生产线,不仅帮助他们发展了实体经济,也推进了他们的工业化进程。”
也就是在这次常务会上,有关国际产能合作的行动路线图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比如,对于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会议确定要“大力开拓”相关国际市场,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确立国际产能合作计划目标后,与一些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仅仅与哈萨克斯坦几个月的合作,订单预计就超过500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全年出口额的一半。”
■ 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合作关系就此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欧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中欧工商峰会时,李克强在致辞中说:“2014年,中欧每天的贸易量就超过17亿美元,全年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讲到这里,他笑着转身,对着同样坐在主席台上的容克说:“中方参与欧洲投资计划的考虑是宏大的,主席先生须得有个好胃口。”
这是李克强与容克的第一次会面。他力推的“国际产能合作”与容克提出的“欧洲投资计划”不谋而合。最终,中欧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并尽早达成一个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
此间评论称:基于国际产能合作这一全新思路,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合作关系就此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据不完全统计,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拉美四国期间签署的基建、产能等实际项目及意向协议,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
一个多月后总理出访欧洲,这份国际产能合作的成绩单被进一步丰富:中国与比利时签署12项双边合作文件,金额超过180亿欧元;中法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法核能合作联合声明。
这被媒体评价为“开拓性的联合声明”。此前国际社会还没有过这样的协议。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拥有处在世界中端的工业生产线和装备制造水平。在这方面,法国等发达国家处于高端水平,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工业化的初期。
对于中国总理力推的国际产能合作而言,这样的坐标系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将中国的中端装备与法国的核“芯”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存量资产得到盘活,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对法国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出口与就业;而对第三方市场而言,则意味着获得更高性价比的装备与核“芯”技术,提升自身工业化水平。
1+1+1>3:这正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奥妙所在,也意味着中国会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多和平发展伙伴,并从中获得更加持久的红利。
正如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言:“中国经济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开放与改革一样,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韩嘉)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