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时代》火了 台湾青春电影的成功秘诀
|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2-04 17:14:51 | 来源: 新华社 |
台湾电影《我的少女时代》11月19日在大陆上映后成为院线黑马,票房已破2亿元人民币。在收获票房的同时,这部台湾青春电影也赚足了口碑,为大陆观众带来宝岛的青春暖意。
《我的少女时代》将镜头对准一个平凡的女孩林真心,这个造型土气、头发杂乱的“眼镜妹”,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寻找爱情、发现自己。
“电影很真实,四轮溜冰车、刘德华的音乐、毕业纪念册……这些细节会让我想到自己的青春故事。”25岁的于乐来自河南,《我的少女时代》唤起了她中学时代的自身体验,让记忆匣子得以打开。
“很多年了,我都很买台湾青春电影的账,好像内心在对某种东西不死心地期待着。”于乐说。
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曾说过:“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从《蓝色大门》到《艋舺》,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到《我的少女时代》,台湾青春电影在占据台湾电影市场半壁江山的同时,也时常为大陆观众带来惊喜。
走红缘于更强的青春气息
如今,在大陆,青春电影也正逐渐成为一个类型片。不过,风格独具的台湾青春电影往往更能引起大陆观众的共鸣,小而浅的主题,让观众找得到自己的影子。
“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2002年,台湾青春电影《蓝色大门》里的这句台词留在了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何天平的记忆中。
何天平就读于电视电影专业,是多本杂志的影视专栏作家。回忆起自己与台湾青春电影的“亲密史”,他认为台湾青春电影虽简单无奇,却能贴近观众的心灵。
“画面清新自然,人物服装简单明亮,加上具有台湾风情的场景,给人很好的视觉感受。”何天平说。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则认为,台湾青春电影更符合观众对于“青春”二字的理解和期待,有更强的青春气息。
“大陆的青春电影多以成年人的视角展开。《致青春》和《后会无期》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但仍是以成人视角展开。所谓的‘青春’仅仅是成人世界的一种参照。”尹鸿说,“台湾的青春电影是以青年人的视角直面青春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爱情、成长、挫折、创伤等,两种视角差别很大,观众的感受自然也不同。”
除了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台湾青春电影的人文意向及自然符号也成为其走红大陆电影市场的重要因素。美食、环境及人文风情,对大陆年轻人也是一种吸引力。
周经纬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台湾青春电影是他建构对台湾印象的重要途径。《海角七号》里南部恒春镇淳朴清新的乡村、《星空》里中部山脉奇幻的夜景、《不能说的秘密》里淡江中学别具风情的校园环境……这些元素形成了一种台湾的氛围,使周经纬对台湾的认知越发清晰。
“做不完的数学题,操场上挥洒汗水的男生,放学路上购买的音乐卡带,我们和台湾年轻人的记忆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周经纬说。新华社记者 胡林果 尚昊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